某三方汽車媒體平臺聯合了央視,公安部封閉了某一段高速公路,然后在上面模擬了6種常見的車禍現場,對36款不同品牌的智駕系統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如下:
看得出來,特斯拉斷層領先,兩款車型在6項測試中,分別通過5項。
剩下國內一眾品牌最多的通過3項測試,而40%的車甚至連一項測試都沒通過,所謂的智駕系統如同擺設。
這事鬧得很大,我在社交媒體上逛了一大圈,基本上就三種態度,第一大聲叫好;第二某遙遙領先的品牌不停地洗白之外,其他哪怕表現再差的車企都一聲不吭;第三說平臺是境外勢力充值了,故意黑國內品牌。
這個現象還是挺有意思的。
相比下來,馬斯克的回復就有格局得多:
我是一點都不想去思考站隊和立場,在我看來,以上所有車型,包括特斯拉,全部不合格。
真正合格的智駕,應該是可以避讓所有風險,做到比手動駕駛更加安全。
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是在道路安全上無小事,對開車要有一個起碼的敬畏之心。
國內的車多,人多,各種駕駛環境瞬息萬變,并不是這6個模擬環境就可以囊括的,哪怕就算特斯拉,通過了5個,但你能保證再換一個環境它一定可以通過嗎?
一旦你親身經歷的環境沒有通過,輕則修車,重則車毀人亡。
都是一次性的,等出事情再后悔相信智駕就晚了。
這兩年過度依賴智駕導致車毀人亡的案件,一件接著一件,各個品牌的都有,但是依然避免不了有人過度依賴智駕。
這次測評以后,連公安部親自下場表明態度:
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這些“智駕”系統都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也就是說是由系統輔助駕駛人來去執行一些動態駕駛的任務,車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
都已經如此明牌的情況下,還有人因為自己喜歡的品牌贏得不夠徹底,在那邊爭個輸贏,只能說智商過于低下了。
這背后并不是一家三方平臺做的商業測評,而是宣傳機器開始對智駕動手了,跟這兩天反外賣平臺無序補貼一個邏輯。
在座各位都是垃圾,這個結論我相信國家不是靠刷短視頻得出來的,而是掌握了大量的真實數據,而且大概率這些數據都是帶血的,盡管我們看不到。
上面對智駕顯然已經失去了耐心,可能未來前景很好,但是現在技術水平遠遠不夠。
剛開始只是不停放風,不要過度宣傳,遺憾的是沒多少車企聽進去,還在那邊自吹自擂自己的智駕已經L2.9999。
既然聽不懂暗示,只好明說了。
沒給你直接上強度已經很客氣了,一次又一次提醒你,希望你能理解,好好沉淀,穩扎穩打。
沒想到都如此明說了,居然還有人逐幀分析測試是否合理……
很顯然絕大部分車企是有政治覺悟的,不管測試結果有多差,不主動反駁,基本上就是默認態度了。
有些車企就特別聰明,第一時間跳出來獻投名狀,主動提出將“失效兜底能力”納入強制標準,還要用“最差場景通過率”來取代營銷話術。
這話說得直接一步到位,直擊行業痛點,不管它以后怎么做,但起碼現在站隊明確,政治清晰。
請這些車企們以后開發布會吹牛逼的時候,不要談自己的智駕有多牛逼了,有種直接標L3,不要用“相當于”這種廢話,智駕出了事故全部由公司賠償,我也敬你是條漢子。
不敢這么做的,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垃圾。
最后給喜歡依賴智駕的小伙伴提個醒,一般來說對于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東西,無論它的后果如何,官方很少主動踩剎車,哪怕房地產這種禍國殃民的東西,無非也就是“遏制房價過快增長”,“三條紅線”等等。
但是公安部能把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挑明了,背后一定有了巨大的損失,到了不得不明確態度的地步了。
一直用智駕卻從未出事故,開車玩手機,睡覺,只能說運氣很好,以后盡可能減少這種危險動作。
現在智駕的功能更像是一種backup,是你人反應不過來的時候,希望智駕能及時剎停避免事故,而不是讓backup喧賓奪主。
還記得上個月我去奧迪試駕了Q7,作為頂級SUV,機械素質,操控都沒得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車機系統稀爛,甚至有點卡頓。
我問銷售,為啥不能把車機或者輔助駕駛搞搞好,銷售說,我們賣的是車,不是車機。
我突然覺得很有道理,兜兜轉轉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原地。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