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善于營銷小米,這一次遭遇了滑鐵盧。
近兩日,小米SU7車禍致3人遇難事故不斷發(fā)酵,持續(xù)霸占熱搜頭條。小米市值兩天縮水超1200億港元,股價較歷史最高點跌超25%。
天眼查APP顯示,截止2025年4月3日,小米總市值僅為11546.01億元。
一時間,小米SU7、小米公司本身,甚至雷軍都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01 公關折戟,雷軍沉默
宣傳和造勢本是小米的拿手好戲,但這一次卻著實丟了手藝。
車禍發(fā)生于3月29日晚間。但是直到4月1日中午,事件開始在網(wǎng)上發(fā)酵,小米才發(fā)布了相關公告。
中間的兩天,小米對此事緘口不言,沉默,沉默,還是沉默。
小米的誠意呢?
其次,從結果來看,這份遲來的公告很失敗。甚至有媒體人稱之為“災難級典型公關案例”。
這份公告很官方,列了很多數(shù)據(jù)。
但是,小米忘記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輿論傳播的核心,不是數(shù)據(jù),而是情緒。
沒耐心的人,根本讀不完這么長的數(shù)據(jù)。
有耐心的人,讀是讀完了,可看到的是什么,字里行間都是遇難者駕駛問題,小米一點責任都沒有。
即便是小米的鐵粉,讀到最后,最容易注意到的也是小米智駕從發(fā)出風險提示到車禍發(fā)生,只給遇害者留了2秒鐘反應時間。
這份堪稱范文的公告,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拱火的小作文面前,完??!
總之,這份公告沒有平息事態(tài),反而令輿論形勢進一步惡化。
4月1日晚間,雷軍親自下場,發(fā)文回應,稱小米不會逃避。
不過,雷總這次也不靈了,發(fā)聲之后,評論區(qū)仍舊非議不斷。
有人說,雷軍避重就輕,有人說,雷軍沒有回答質(zhì)疑。
3月29日白天,某大佬在群里吐槽稱試駕小米SU7沒有擺渡車,雷軍秒回道歉,并稱立即整改。
當天晚上,車禍發(fā)生,三人遇難,雷軍卻在兩天后才發(fā)聲。
這樣的差別對待,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上位者的傲慢。
小米走得一直是親民路線,樹立這種形象或許曠日持久,而毀掉它只需要一句不合時宜的言論。
02 智駕≠全自動駕駛
車禍原因尚在調(diào)查,責任在駕駛人還是在小米汽車,尚無定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起事故是小米汽車問世以來發(fā)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也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最嚴重的事故之一。
輿論風波之下,小米首當其沖,連帶著智能駕駛技術也遭到諸多質(zhì)疑。甚至多家官方媒體都先后發(fā)文稱:“不能過度依賴自動駕駛。”
那么,智能駕駛究竟有多智能?
基于國際汽車工程師協(xié)會制定的標準,自動駕駛分為以下六個等級:L0-L5
而當下的智能駕駛汽車包括華為智駕和特斯拉在內(nèi),普遍處于L2級別。
這個級別的自動駕駛要求駕駛員必須隨時接管車輛。
說白了,目前的智能駕駛只是一個輔助系統(tǒng),和真正的全自動駕駛還差得遠。
但是,對科技的狂熱令很多人將人工智能當成了一種宗教,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走向下一個時代,全然忘卻了眼前的風險。
這次的事故,幾乎湊齊了所有危險駕駛的要素:夜間、放手智駕、速度116km/h、修路改道、設置路障......
如果不是對智能駕駛過分相信,很難想象幾個尚未離開校園的大學生會如此大膽。
更有甚者,近日,浙江,網(wǎng)友曝光小米汽車車主在駕駛時睡著,雙手離開方向盤,,嚇得同行者連喊三聲減速以求避讓。
這種情況如果出現(xiàn)事故,和小米有何想干,和汽車有何相干。
無論什么情況,生命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永遠是駕駛員自身。
更何況,人工智能并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神奇。
當然,大眾會有如此認知偏差,車企過度營銷也難辭其咎。
小米SU7問世之時,雷軍在發(fā)布會上聲稱,該車的緊急制動功能可以在白天135km/h、夜間120km/h的高速下,成功識別靜止故障,并立即剎停。
緊接著,小米汽車公開進行了極限的安全測試,結果全部挑戰(zhàn)成功。
直到這一次事故發(fā)生,用戶才第一次知道小米SU7無法識別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夸張宣傳放在手機產(chǎn)品上可以一笑了之,但放在汽車上,可能就是人命關天了。
03 低配版汽車,不能低配安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一個普遍趨勢是:汽車越來越智能,但大眾對其安全性卻越來越不放心。
這次事故再一次挑動了人們擔憂的神經(jīng)。
此次事故車輛是小米SU7標準版,在其之上,還有pro版和Max版。
據(jù)悉,在智能駕駛方面,小米SU7標準版與另外兩個版本相比,沒有配備激光雷達,而是采用了純視覺智駕方案。
純視覺智駕方案在夜間低照度環(huán)境下對臨時布設的異形路障識別存在延遲,尤其是在車速超過85km/h時,有效檢測距離不足200米,留給系統(tǒng)的應急反應時間僅約7秒,低于行業(yè)建議的安全閾值。
此外,標準版小米SU7標準版并沒有采用電芯倒置的設計,而是采用了傳統(tǒng)的電池包設計。?
電芯倒置技術主要是通過將電芯和泄壓閥倒置,使得在電池熱失控時,高壓高溫氣流和有毒煙氣沿底部排氣通道排向車外,從而最大程度保障乘員艙安全。
這些在汽車上市宣傳中,都未曾強調(diào)。
今年3月19日,雷軍從小米汽車工廠18米高的天臺上,向下砸了3個涂著小米自研電池包底部材料的西瓜,用西瓜沒有摔碎來證明小米SU7 Ultra的安全性。
在發(fā)布會上,雷軍也曾表示小米汽車電池上下都上了14層的物理防護,底部的防護足足高達8層。
可是,有著14層防護的電池,怎么就著火了?
這一次觸目驚心的事故,瞬間讓那些高調(diào)的宣傳變得如皇帝新衣般滑稽。
04 互聯(lián)網(wǎng)造“神”也毀“神”
雷軍是技術出身,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營銷天才。
劉強東曾說過:“不要跟雷軍比營銷,我們都比不過他?!?/strong>
360掌門人周鴻祎關于小米“4塊玻璃鏡頭”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其所到之處,往往自帶流量,小米也跟著吃盡了紅利,短時間內(nèi)俘獲了一大批擁躉,很快成長為科技企業(yè)中的佼佼者。
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能造神,也能毀神。
作為企業(yè)一把手,雷軍在此次車禍事件中的做法,其實沒有問題。
小米官方發(fā)布公告后不久不到12個小時,雷軍便跟著發(fā)了聲明,聲明內(nèi)容也沒有任何問題。
雷軍之所以也陷入輿論漩渦,只因為沒有”秒回“。
一個完美的人怎么能有瑕疵?一個連用戶對產(chǎn)品的建議都會第一時間回復的人遇上人命關天的事怎么能等了兩天才回復?
你看,完美人設下,背負的是必須要當完人之重。
可是,世界上哪有完人呢?即便是不完美的人設,也不可能永遠維持,因為人是會變的。
就像董宇輝一樣,爆火之初,董宇輝只是"知識帶貨"破圈者。而后粉絲越來越多,熱度越來越高,其人設逐步變成了文化偶像、帶貨界的“許知遠”。
漸漸地,董宇輝被粉絲捧到了完美人設的地步。
再之后,董宇輝的一言一行,直播中說的每句話都開始被拿到放大鏡下審視。以至于一個錯別字,一個不準確的典故,都會使得其面臨巨大批評。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流量的時代,也是一個速朽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會不斷地豎起一個標桿,然后迅速推到,再找下一個。
雷軍雖然與一般網(wǎng)紅有著本質(zhì)差別,但當飯圈文化從娛樂界、文化界蔓延至科技界時,其效應都是一致的。
小米依靠雷軍的流量進行宣傳營銷,很有效果,但也很脆弱。
科技企業(yè)的核心內(nèi)功仍然是技術。除此之外,包括營銷在內(nèi)的一切手段都只是花巧的招式罷了。
在武俠小說當中,內(nèi)力不足,再巧妙的招式都只能是花架子。
企業(yè)經(jīng)營亦如是,如果過度營銷長久凌駕于技術實現(xiàn)之上,那么最終只能遭到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