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GCS)是由腎上腺分泌的,是機體內極為重要的一類調節分子,它對機體的發育、生長、代謝以及免疫功能等起著重要調節作用,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GCS在神經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合理地使用GCS,能夠緩解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癥狀,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本文將詳細介紹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機制,及其在8種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方法,幫助臨床醫生更快掌握該內容。
作用機制
GCS是一類甾體類激素,主要為皮質醇,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作用,還具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具體作用機制見圖1。
圖1 GCS作用機制
適應證及使用劑量
常用GCS包含短效、中效、長效,使用劑量及方法均不相同,最常用的藥物為中效GCS潑尼松和甲潑尼松。
1.多發性硬化癥(MS)
一線治療使用,大劑量甲潑尼龍沖擊治療(IVMP)。
(1)治療原則:一線治療、短療程、大劑量。
(2)具體用法
①成人從1 g/d開始,靜脈滴注3~4 h,共3~5 d,神經功能缺損明顯恢復可停用,恢復不明顯,可改為口服醋酸潑尼松或潑尼松龍60~80 mg,1次/d,每2 d減5~10 mg,直至減停,原則上總療程不超過3~4周。若在減量的過程中病情明確再次加重或出現新的體征和(或)出現新的MRI病變,可再次給予IVMP或改用二線治療。
②兒童按體質量予以20~30 mg/(kg·d),靜脈滴注3~4 h,1次/d,共5 d,癥狀完全緩解者,可直接停用,否則可繼續給予口服醋酸潑尼松或潑尼松龍1 mg/(kg·d),每2 d減5 mg,直至停用。口服激素減量過程中,若出現新發癥狀,可再次IVMP或給予1個療程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
(3)常見不良反應:血糖、血壓、血脂異常,上消化道出血,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等。
2.重癥肌無力
(1)足量足療程治療方法
①醋酸潑尼松按體重0.5~1.0 mg/(kg·d)清晨頓服,最大劑量不超過100 mg/d。
②5 mg醋酸潑尼松=4 mg甲潑尼龍,一般2周內起效,6~8周效果最為顯著。
③75%輕、中度MG對200 mg潑尼松具有很好反應,以20 mg起始,每5~7 d遞增10 mg,至目標劑量。達到治療目標后,維持6~8周后逐漸減量,每2~4周減5~10 mg,至20 mg后每4~8周減5 mg,酌情隔日口服最低有效劑量,過快減量可致病情復發。
④使用糖皮質激素早期更容易出現癥狀加重,可先使用IVIG或PE使病情穩定后再使用糖皮質激素,并做好開放氣道的準備。
(2)難治性重癥肌無力IVMP需在具備機械通氣設施和設備條件下審慎使用。
(3)常見不良反應
食量增加、體重增加、向心性肥胖、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白內障、青光眼、內分泌功能紊亂、精神障礙、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消化道癥狀等。
3.腦膜炎
(1)細菌性腦膜炎
使用劑量:地塞米松的推薦劑量為0.15 mg/(kg·d),6 h/次,2~4 d,應在抗菌治療開始前或同時使用,在開始抗菌治療后4 h內仍可應用。
(2)病毒性腦膜炎
使用劑量:地塞米松10~15 mg/d,療程5~7 d。激素能否改善病毒性腦炎的長期預后仍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確認。
4.自身免疫性腦炎
(1)糖皮質激素沖擊聯合血漿置換或者免疫吸附治療;治療1周后無明顯改善的患者,可嘗試IVIG治療。
(2)甲潑尼龍1000 mg/d,連續靜脈滴注3 d,然后改為500 mg/d,靜脈滴注3 d。而后可減量為甲潑尼龍40~80 mg/d,靜脈滴注2周;或者改為口服醋酸潑尼松1 mg/(kg·d),2周(或者口服甲潑尼龍,按5 mg醋酸潑尼松=4 mg甲潑尼龍);之后每2周減5 mg。
(3)輕癥患者,可以不采用沖擊治療而直接采用口服激素。
5.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1)潑尼松1 mg/(kg·d)或60 mg/d開始,維持4周,之后緩慢逐漸減量,根據臨床好轉情況,每2~4周減5~10 mg。
(2)治療有效,可在6個月左右減量至20 mg/d或以下維持;病情穩定者,早期每半年或1年評估是否可進一步減量或停藥,長期維持者可1~2年評估1次。
(3)病情較重者,可選擇甲潑尼龍沖擊治療,500~ 1000 mg/d靜脈滴注,連續3~5 d之后改為口服維持。
6.急性脊髓炎
(1)急性期可采用大劑量甲基潑尼松龍短期沖擊治療,連用3~5 d,有可能控制病情進展,通常3個月后臨床表現明顯改善。
(2)地塞米松靜脈滴注,10 d左右為一個療程。后改用潑尼松口服,隨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停藥。
(3)用激素期間注意補鉀、補鈣、保護胃黏膜,并且注意激素的不良反應。
7.多發性肌炎
(1)初始潑尼松1.0~1.5 mg/(kg·d),晨起頓服,維持4~8周左右開始遞減,減量速度通常是高劑量時每1~2周減5 mg,至30~40 mg/d以下時每1~2個月減2.5~5.0 mg。
(2)根據情況調整減藥速度,可減停或小劑量維持。
(3)臨床緩解并穩定、肌酸激酶基本正常、肌電圖無自發電活動時可以考慮停藥,激素療程一般在2~3年甚至更長。
(4)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口服之前進行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劑量為1000 mg/d靜脈滴注,每3~5 d減為對半劑量。
(5)為防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需要同時補鉀、補鈣、保護胃黏膜并監測血壓、血糖、血脂等。
8.前庭神經炎
(1)急性期應給予短期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潑尼松60 mg/d持續5 d,第6 d減量至40 mg,每日遞減,第10 d使用劑量為<10 mg,劑量<5 mg停藥。
(2)恢復期不推薦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常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劑量
表1 常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劑量及療程選擇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 .多發性硬化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2023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1): 10-23.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6): 523-559.
3.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急性脊髓過伸性損傷緊急救治中國專家共識(2024)[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4,33(10):1362-1368.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10.004.
4.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罕見病專業委員會 中國罕見病聯盟重癥肌無力協作組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病學組.中國難治性全身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24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8): 840-847.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 國家兒童感染與過敏性疾病監測中心,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腦膜炎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5)[J]. 中華兒科雜志, 2025, 63(2): 117-130.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41125-00863.
6.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重癥協作組.重癥自身免疫性腦炎監測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10): 1075-1089.
7.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周圍神經病協作組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電圖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學組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病學組.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2[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3,56(2) : 125-132
8. 王偉,羅本燕.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122-125
9.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病學組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電圖及臨床神經生理學組.中國多發性肌炎診治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
10.關鴻志.病毒性腦炎的診治[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2,55(7) : 747-754
責任編輯: 夢琳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