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當局宣布波音F-47成為該國空軍第六代戰斗機選定型號,標志著F-47與中國殲-36不僅互相成為了競爭者,兩者也成為用來定義六代機的代表。
為此,各國專業媒體紛紛對兩種六代機進行分析對比,其中巴基斯坦媒體的一篇分析頗有見解,認為兩款戰斗機分別代表了未來世界空軍兩種不同的選擇方向。
巴基斯坦《全球防務分析》網站刊文指出,各國爭奪空中優勢的目標推動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美國的F-47與中國的殲-36也因此成為競爭對手。該文認為,美國旨在通過尖端的隱身和機動性來保持其主導地位,而中國的重點目標在于為空中優勢和遠程打擊任務創建一個多功能平臺。
巴媒稱,殲-36的出現正值全球開發第六代戰斗機的競賽之際,美國空軍領導人和國際國防分析家觀察到,中國正在采用“系統之系統”的方法,在隱身、處理能力和傳感器集成方面實現指數級改進。
巴媒指出,如果仔細研究殲-36,會發現這是一款為未來沖突而制造的飛機:寬闊的武器艙長約7.6米,表明能夠容納各種武器,包括PL-17等超視距導彈或更大的空對地彈藥。此外,殲-36擁有先進的傳感器陣列和先進數字駕駛艙界面,意味著該機將作為以網絡為中心的戰場的一部分運行,可能與無人系統協調以增強態勢感知能力。這些技術進步暗示了殲-36在下一代作戰行動中可能發揮的變革性作用。
行業專家預計,殲-36持續的測試將解鎖更多功能,例如提高航程、與無人平臺的更大集成以及隱身技術的進一步進步。隨著這些增強功能的實現,殲-36有望成為重新定義“現代空戰”的核心資產。
相比之下,美國公開的F-47戰斗機僅僅展示了幾張虛擬的渲染圖。不過,從美國空軍披露的有限信息里,也能分析出F-47的主要特點。
巴媒認為,F-47從外形看采用雙引擎、無尾翼隱形設計,以及鴨翼配置,最大限度提高敏捷性和空氣動力學效率。殲-36則采用獨特的三引擎布局,能夠獲得更大的推力和遠程作戰能力。這些結構差異反映了兩者不同的作戰原則:F-47優先考慮有限空域的控制能力,而殲-36則同時兼顧了卓越機動性和更大范圍空域的進攻能力。
從氣動設計角度看,F-47的無尾設計和鴨翼能夠實現一定隱身性和高速穩定性,雙引擎設計則確保了卓越的敏捷性和快速的反應時間,這對于爭奪制空權至關重要。相比之下,殲-36激進的三引擎配置優先考慮了極高的速度和敏捷性,實現了許多現有戰斗機無法實現的快速爬升和急轉彎,而且無尾設計具備更強的隱身優勢。
簡單來說,巴媒認為F-47的設計相對保守,仍然體現了五代機“追求隱身攔截”的空戰理念,最大的技術突破則在于將六代機本身融入“網絡化空戰”。而殲-36的設計預想卻是高強度的戰斗場景和多功能進攻能力,試圖在機動性、隱身性和作戰航程等幾乎所有領域“突破極限”,而“網絡化空戰”只是這些技術突破的一個方面。
從這個角度看,F-47和殲-36分別反映了美中兩國看待未來空戰截然不同的理念,代表了未來世界空軍戰略發展的不同選擇方向,未來十年后的空戰到底是繼續沿用“隱身優勢”?還是走向“高能量全面優勢”?(作者:陶慕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