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塵世行知
吃虧是福,而世人通常吃不了半點虧,非要與人爭個魚死網破才肯罷休。
其實,凡智之隔,僅僅只看眼前的境遇是利于現世,還是利于后世。
眼光如果只看得到現前的局面,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相蒙蔽自心,這是凡夫的境地;能夠往來無間地突破時空局限,清清楚楚地視見自己及眾生的情勢氣運,這就是智者,是真正為大局考慮的人,是真正的大德性。
為什么吃過虧后福氣必定會緊隨其后地到來呢?
按照佛學的文化理論,一切生命都是因緣的產物,昨天種下的種子(因),受到土壤及氣候(緣)的影響,最后所收獲到的(果)實有好有壞,有甜有苦,可謂千奇百怪。
每個人的命運就是這樣,終其一生,都不過是在還昨天各自種下的世情債,今天你吃過了一個虧,預示著你的世情債就在當時當刻已經還清了一部分,即刻給你報銷了,一身輕盈,福德自然而然就會蹭蹭往上漲,福氣不請自來。
但是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于是回家后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自己很沒面子,第二天找上門,跟對方爭執吵鬧,這下完了,你又平白無故地給自己的當世背負了另一樁債,不僅昨天報銷的那部分被撕票了,利息(業)障還越滾越大。
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人生難得糊涂,傻人也有傻福。因為這些人沒有太多執取的能力,不會死死地糾纏著外面的相,不會生起執念,他只是依循內心的聲音,安安分分地過好今生今世,這就已經是在還過去的世情債了,每還清了一點點,福氣就會一點一點慢慢縈繞在他周圍,越積越多。
可想而知,他的下一身,必定會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我們在《道德經》里面讀到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很多很多類似的經典名言警句莫不都在訴說著天道的互補互根原則。
連萬物萬事總源頭秘籍《易經》也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樣的教義。
譬如你的上一代積累善行甚深,你今天就能享受舒服的日子,這就是余慶;反過來說,如果你今天只知道揮霍無度,把福氣全部享受完了,每天所積累的都是不善的東西,則是在走下坡路,你留給子孫后代的只能是“余殃”,咎,不吉。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萬不可嘲笑那些喜好吃虧的人,他們可比你我智慧多了,把過去該吃的虧都吃完了,好運氣的到來只要交由機緣就行了,這叫“福慧雙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