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期間,美國無端實行了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無差別關稅攻擊,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我國也在假期中正式公布了反制措施,具體內容一共三條:
一、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二、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征的關稅不予減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之前,貨物已從啟運地啟運,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時進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規定加征的關稅。
于是出現了CPU和GPU為代表的諸多電子產品即將大漲的消息,是否真的會是這樣呢?
原產地概念要厘清
PC玩家、消費電子用戶關注的是提到的“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這是否意味著芯片類、尤其是CPU、GPU直至手機、電腦、路由器等在進口征稅范圍之內。PC玩家關注的常見美國芯片包括,CPU部分自然是Intel和AMD;手機部分是高通的SOC;路由部分則有高通、博通;GPU部分包含Intel、NVIDIA、AMD三家。本質上,他們都是美國公司的產品不假,但因為貿易規則中的屬地原則,很可能它們并不是100%的純血美國造。
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目前科技企業、尤其是半導體企業是什么形態的——目前絕大部分的半導體企業都是“無工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從事硬件芯片的電路設計,后再交由晶圓代工廠制造,并負責銷售的公司。由于半導體器件制造耗資極高,將集成電路產業的設計和制造兩大部分分開,使得無廠半導體公司可以將精力和成本集中在市場研究和電路設計上。這里面和我們相關的有NVIDIA、Intel、AMD(CPU、GPU等)、德州儀器(IC器件等)、高通(手機SOC、路由器)、博通(路由、通訊等)、Micron美光科技(內存、存儲芯片),以上為美國企業。
非美國企業包括龍芯、飛騰、鯤鵬、海光、申威、兆芯(CPU)、摩爾線程(GPU)、長江存儲(閃存顆粒)、長鑫存儲(內存顆粒)、三星(手機SOC等)、聯發科(手機SOC、機頂盒SOC等)、瑞昱半導體(IC器件等)等等。
專門從事晶圓代工的公司則可以同時為多家無廠半導體公司制造生產,盡可能提高其生產線的利用率,并將資本與營運投注在昂貴的晶圓廠,這就包括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聯電、格芯、華虹、高塔半導體、世界先進、力積電、合肥晶合等——這其中沒有一家美國企業,但是有美國持股公司。
與之相對的,則是被稱為“集成器件制造”(通稱為IDM),即一個公司包辦從設計、制造到銷售的全部流程,需要雄厚的運營資本才能支撐此營運模式,目前還在堅持這種模式的極少,Intel就是其中之一(未來也將代工晶圓制造)。三星雖然既有芯片設計、又有芯片制造工廠,但它同時外包芯片制造、接洽代工業務,所以不能完全算在內。
對于半導體企業,除了晶圓代工廠之外還有封測代工廠,這包括日月光、安靠、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力成科技、矽品精密、京元電子、南茂科技、頎邦科技、智路封測、欣邦電子,此外還有臺積電、Intel和三星——這其中,只有安靠和Intel是美國企業。
圖片來自網絡
還有一類IP核公司,它們只負責設計電路,不負責制造、銷售的公司,比如安謀ARM就是典型代表。
最后還有一類代工廠,它們只負責代工制造(OEM、ODM),不負責品牌、銷售等等。這包括富士康、仁寶電腦、廣達電腦、和碩、緯創資通、英業達、深科技、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偉創力等——你買到的電子產品、如電腦、手機、游戲機等等,大概率都是這些企業制造的。
圖片來自網絡
好了,說了這么多就是要告訴你一點 :科技產品因為它的復雜特性,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向著分工合作、精細化生產的方式發展,這是客觀發展規律。現在很不幸,最先提出這個先進理念的美國因為私利,現在要帶頭破壞這一切了。
漲還是不漲?答案是這樣的……
那么在我國正式反擊美國,對美進口產品征收34%關稅后,這些產品究竟會不會漲價呢?答案是有、但極少!根據國際貿易規則,商品的原產地通常以“實質性加工地”為準(當然并不絕對)。就目前所知,AMD的部分銳龍CPU在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封測,還有就是蘋果的A16 SOC、Apple Watch的S9 SiP處理器在美國臺積電生產、封測。當前情況而言,大概率半導體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會協調生產部署,對我國進口商品的原產地進行有意識的規避——調整部分產能,畢竟這些晶圓代工廠、封測廠都是全球布局。
至于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就更是如此了,這些產品本就是我國制造為主(各主要代工企業在我國都有工廠),即便不是,絕大部分也都是在亞洲地區生產。
所以說,大部分芯片類、消費電子類產品是不會觸發這個34%進口關稅的(蘋果的iPhone就是范例,美國公司設計、中國\印度制造),被迫漲價的“理由”很難成立。但是、但是、但是,依舊存在漲價可能。第一,廠商即便做出生產調整,也會產生一些成本,至少短期內存在著價格波動的可能;第二,電子元器件采購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畢竟也要調整采購對象,成本不可避免會有波動(一張主板有超過上千個元件);第三,部分終端銷售的商家乃至代理會借機調整價格。
總結一下,第一客觀條件上不存在“非美不可”的情況,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替代選擇,所以有底氣進行關稅反擊,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影響是有限;第二,我們的產業鏈條完整、產能充沛,應對進口關稅有足夠的底氣;第三,電子產品的部分代理商會借機調整價格,短期內的價格波動一定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