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黨委書記、原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養老金改革的發言,局長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郭樹清表示,雖然養老金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可持續性還是有問題,應當提速養老保險改革,及早謀劃,積極應對。
對此,他給出七點建議:
1、逐步縮小不合理的群體差異、地區差異以及城鄉差異。
職工、居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三個體系的劃分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目前的差別過大。
農民平均每個月只有240塊錢,城鎮職工是3200塊錢,相差了14倍。
“我覺得是應該盡早推動解決,是不是可以考慮未來5年或者6年,怎么落實城鄉居民養老金逐步追平到城鎮職工的低水平或者是低線。”郭樹清說道。
2、持續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擴面提質增效。
目前還有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的意愿比較低,也不太積極,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郭樹清建議:
●不斷提高實質性全國統籌水平
●做好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動員工作
●激勵居民提檔繳費
●加強政策宣傳
3、增加國有資本劃撥比例,有效應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性壓力。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2035年前后收不抵支,2045年前后耗盡結余。
可否考慮,劃撥更高比例國有資本充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4、提高結余資金投資回報水平。
近年來,基本養老保險委托投資運營取得年化超過5%的收益率,但委托投資比例總體上只占20%左右,其他基本養老保險結余資金大多是銀行存款。
可否考慮,在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前提下,大幅提高專業化市場化委托投資比例,合理放寬投資品種限制。發達國家的企業股本30%左右來自各種養老基金,這能夠為做大直接融資和強化科技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5、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我國多支柱養老保險發展很不平衡,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目前處于絕對主體地位,未來需要更多發揮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和第三支柱(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要進一步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經濟激勵作用,這是引導民眾廣泛參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關鍵,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6、推進醫養結合改革
建議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長期護理保險,我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半失能人群,這能有效解決“一老失能,全家失衡”問題。
針對性推出老年特有病的健康保險,比如骨質疏松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特病險種,切實提高患病老人生活品質,保證尊嚴生活。
郭樹清建議,應當加快構建第四支柱,充分發揮?政府、醫院、社區、家庭等多方作用,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7、通過深化多方面改革進一步增強第五支柱養老保險。
為了讓我們的財富更穩定、便捷、高效地用于養老,郭樹清建議:
●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勞動報酬占比,完善稅收體系,縮小貧富差距。
●引導大家樹立投資風險意識,合理規劃資產,分散投資。
●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打造優質市場,鼓勵散戶通過合格機構進行價值和長期投資,增加財產性收入 。
最后,總結一下郭樹清對于“如何更好養老”的7條建議,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公平優先
縮小差距
讓農民、打工者“老有所養”
多方掏錢
政府補一點
國企出一點
個人攢一點
專業增值
養老不能只靠存錢
要學會“錢生錢”
未雨綢繆
年輕時就通過商業保險和理財
儲備養老
最終目標
退休后不只靠“基本養老金活著”
需形成
“政府保基本+企業添福利+自己存一筆”
三層安全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