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抔黑土,沉睡在東北平原三億年。人們叫我‘耕地中的大熊貓’,因為我用0.3米的腐殖層,托起中國糧食安全的脊梁。忽然有一天我被驚醒,盜采者的鐵爪撕裂我的肌膚,10萬余立方米草炭土在機器轟鳴中剝離母體,我無比害怕……直到一群身披法袍的守護者,與我許下綠色約定。”
2024年,一起披著“合法開采”偽裝的泥炭土盜采案公訴至通化鐵路運輸法院,在受理該案后,針對李某某等8人通過設立合法項目作掩護,實則實施系統性盜挖行為,承辦法官從贓物堆放、資金流向、腐殖質含量等方面構建證據鏈,精準認定犯罪既遂。10萬余立方米的泥炭、700余萬元涉案金額背后,是相當于12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黑土層被破壞的生態災難。
審理期間,通化鐵路運輸法院與輝南縣政法委、柳河縣政法委、輝南縣人民檢察院、輝南縣公安局、柳河縣林業局、柳河縣涼水河子林場召開聽證會,就涉案泥炭的處理及所在地區生態修復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和研究,為審結后的回填提供了可行的建議和方案。
判決生效后,通化鐵路運輸法院聯合案涉泥炭土堆放地柳河縣林業局、柳河涼水河子林場等部門,啟動生態修復行動,開啟了吉林省涉泥炭土立方米最多的一次回填工程,將10萬余立方米的泥炭土進行回填,法院干警參與其中,全程監督泥炭土回填過程,確保回填工程不造成其他環境要素損害。回填完成后,柳河縣林業局和柳河涼水河子林場將在修復地上進行補植復綠,種植水曲柳等珍貴樹種,帶來一片綠色的海洋。
當春天的犁鏵劃過新生土地,司法守護已融入黑土的DNA:那些回填工程里埋設的法治芯片、水曲柳年輪中刻錄的生態賬本,正在構筑新時代的“耕地長城”。從三億年地質沉淀到三載司法攻堅,這場人與土地的對話揭示永恒真理——守護黑土,就是現代法治存續的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