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羨慕過那些“倒頭就睡”的人?然而,這種看似“超能力”的“秒睡”,可能隱藏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健康危機——發作性睡病。這種疾病不僅讓患者在白天頻繁陷入不可抗拒的睡眠,更伴隨一系列身心困擾,悄然侵蝕生活品質。今天,我們從中醫視角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發作性睡病的核心癥狀被稱為“四聯征”,看似簡單的“秒睡”背后,實則暗藏多重健康隱患。日間嗜睡表現為即使在充足睡眠后,白天仍會突然陷入不可控的短暫睡眠,甚至發生在走路、吃飯等非睡眠場景。猝倒發作則是在情緒波動時,肌肉突然無力,輕則眼皮下垂,重則全身癱軟,但意識清醒。睡眠癱瘓俗稱“鬼壓床”,指入睡或覺醒時意識清醒卻全身無法動彈,伴隨強烈恐懼感。睡眠幻覺則是在半夢半醒間出現生動的幻聽、幻視,內容多為不愉快的體驗。
中醫認為,這些癥狀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尤其是心、脾、肝、腎的氣血失衡,導致“神不守舍”“氣機逆亂”。中醫將睡眠問題歸因于“陰陽失調”與“五臟失和”。發作性睡病的核心病機可概括為心脾兩虛、肝郁氣滯和腎精不足。長期思慮過度或飲食不節,耗傷心血、損傷脾氣,導致心神失養,出現嗜睡、乏力等癥狀。情緒壓抑或壓力過大,肝氣郁結,影響氣血運行,進而擾亂睡眠節律,誘發猝倒或幻覺。先天稟賦不足或過度勞累,腎精虧虛,無法滋養腦髓,導致睡眠質量低下、夜間易醒。此外,外邪侵襲或作息紊亂也會加劇病情,形成惡性循環。
中醫主張“治未病”與“身心共調”,針對發作性睡病,可從調和氣血、飲食作息和情志調養入手。針灸療法可選取百會、神門、三陰交等穴位,調節陰陽平衡,改善睡眠結構。中藥調理需根據體質辨證施治,如心脾兩虛者可用歸脾湯,肝郁氣滯者適用逍遙散,腎精不足者可服六味地黃丸。飲食上宜多食小米、蓮子、百合等安神食材,避免辛辣、油膩及睡前飲用濃茶、咖啡。規律作息,固定就寢與起床時間,白天可安排短時小憩,避免久臥傷氣。情志調養可通過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疏通經絡,緩解壓力,或通過冥想、音樂療法舒緩焦慮,避免情緒劇烈波動誘發猝倒。
發作性睡病患者常被誤認為“懶惰”或“裝病”,導致心理壓力倍增。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呼吁社會調整生活節奏,為患者提供彈性作息,避免高強度用腦或情緒刺激。同時應避免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高風險活動,降低意外風險。
發作性睡病并非簡單的“愛睡覺”,而是身心失衡的警示。通過中醫的整體調理與社會的理解支持,患者有望重拾清醒與活力。若你或身邊人頻繁出現“秒睡”伴隨異常癥狀,請及時尋求專業幫助,莫讓疾病偷走生活的光彩。
中醫李慧英醫生指出,發作性睡病是一種慢性睡眠障礙,多在兒童或青年期起病,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發作為典型特征。常伴有猝倒、睡眠癱瘓、幻覺、發胖、情緒不穩及多夢等癥狀,中醫稱其為“嗜睡癥”。這一疾病十分危險,在馬路或開車時突然發病,后果不堪設想,嚴重影響生活、學習與工作,務必及時應對。
13693287132(同薇)
但發作性睡病并非無藥可醫。李慧英醫師憑借三十余年臨床經驗,強調中醫在治療此類疑難雜癥上優勢顯著。其總結的醒神健腦療法,依據患者個體差異與病情特征辨證用藥,形成獨特處方特色。通過傳播發作性睡病相關知識,能減少誤解,讓患者獲得更多關懷與理解,助力及時、有效的治療,現已幫助眾多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