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獨立日剛過不久,一位熟悉的面孔再次掀起了華盛頓的政治風暴。埃隆·馬斯克,這位科技界的“鋼鐵俠”,在7月5日突然宣布成立全新的政黨“美國黨”,引發全美乃至全球輿論的強烈關注。
在短短24小時內,他發起的一項網絡民意調查,更是得到了超過124萬人的參與,支持比例高達近65.4%。在美國政治生態中,這樣的民間熱度實屬罕見。
特朗普的反應幾乎是立刻的。7月6日下午,在面對記者提問時,他語氣復雜地表示:馬斯克“可以從中找點樂子”,但他認為此舉“荒謬”。
面對曾經的金主突然“另起爐灶”,這位美國前總統終于按捺不住情緒,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稱馬斯克“在過去五周里徹底脫軌”,并評價其成立新黨是“災難性”的決定。這場“科技大亨”和“政治老將”的交鋒,迅速把美國的政治舞臺推向了高潮。
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寫道:“今天,‘美國黨’的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劍,直插美國兩黨制困局的心臟。他稱,這個新政黨將代表美國80%的中間選民,不再依附于共和黨或民主黨,而是“為美國真正的多數人發聲”。
就在他宣布成立“美國黨”的前一天,他在X平臺發起了一項網絡投票,征詢網友意見是否應成立一個全新的政黨。結果顯示,支持者遠超反對者,比例大約為2:1。
這一結果讓馬斯克信心倍增,他隨即宣布新黨成立,并表示將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中,爭取在參議院拿下2到3個席位,眾議院爭奪8到10個席位。
特朗普看到這一切,坐不住了。他在“真實社交”平臺上連發多條帖文,批評馬斯克“自毀前程”,甚至透露了更多雙方合作中的尷尬細節。例如,馬斯克曾提議由自己的一位密友擔任NASA局長,而該人不僅是民主黨人,而且此前從未為共和黨人捐過一分錢。
特朗普稱,當他得知對方政治背景時,感到極度驚訝,并最終拒絕了這一提名。特朗普還忍不住翻舊賬,說自己當初終止了電動汽車強制令,馬斯克對此“毫無異議”,如今卻站出來反對“大而美”法案,實在“令人寒心”。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政府在任期間力推的一項稅收與支出法案,涉及大量財政支出,引起了馬斯克的強烈不滿。
早在6月初,馬斯克就公開批評這項法案,稱其將“嚴重增加美國財政赤字”,并與自己曾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理念背道而馳。這場隔空對轟,從那時起便已拉開序幕。馬斯克的“美國黨”不僅在網絡民調中表現亮眼,也引發了傳統媒體的廣泛關注。
《華盛頓郵報》在長篇評論中指出,盡管馬斯克擁有強大資源和影響力,但美國現行的選舉制度對第三黨極為不友好。尤其是“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使得即便第三方政黨得票率不低,也常常無法獲得任何選舉人票,從而在總統大選中無緣問鼎。
不過,馬斯克似乎并不打算直接挑戰總統寶座,他的目標更精準——國會的關鍵搖擺席位。他在平臺寫道:“如果我們在國會中掌握幾張決定性選票,就足以左右那些有爭議的法案,讓它們真正反映人民的意愿。
”這話不無道理,美國當前兩黨在參眾兩院的席位差距極小,任何微弱的變動都可能決定法案的命運。
不僅如此,馬斯克的政治操作也引來老對手的反擊。特朗普陣營迅速做出應對,其盟友、著名風險投資人詹姆斯·菲什巴克宣布成立一個新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意圖在資金上圍剿馬斯克的“美國黨”。這種政治組織通常是總統候選人的“金庫”,具有強大的籌款與宣傳能力。
面對重重制度壁壘與政治對手的圍追堵截,馬斯克并未退縮。他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雖然與美國政府有大量合同往來,但他本人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更多是“叛逆者”與“改革者”。
今年4月,他甚至投入超過2000萬美元,助力保守派人士競選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席位,盡管最終落敗,但其政治意圖已昭然若揭。多個權威學者對馬斯克新黨的前景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喬治敦大學的漢斯·諾埃爾教授指出,美國的政治結構讓“第三黨”極難生存,即便獲得20%至30%的選票,也難以轉化為實際席位。
杜克大學的馬克·麥科克爾教授則認為,馬斯克的新黨有可能在個別州發揮“擾亂者”作用,特別是在北卡羅來納這類搖擺州,可能會改變共和黨原本的勝選格局。不少人質疑馬斯克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戰略定力,去推動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政黨建設。
麥科克爾認為,馬斯克眼下的舉動,更多是出于對特朗普的不滿,而非真正的長期政治布局。“他想擊沉特朗普的政治資產,但這是一場極難打贏的仗。”
盡管如此,馬斯克的“鈔能力”依然是他最大的底牌。他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社交媒體影響力驚人,且在年輕人中號召力強,尤其是在對傳統政治失望的獨立選民群體中受歡迎。
目前支持“美國黨”的民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曾經的“沉默中間派”,這正是馬斯克一直想要喚醒的群體。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場美式政治內斗并非無關痛癢。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公開決裂,反映出美國政治精英內部對未來方向的分歧正在加劇,治理效率與社會共識正被撕裂。對中國而言,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進自身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根本手段。
面對美國政壇的變局,中國無需盲目介入,更不必選邊站隊。相反,應更加堅定地推動多極化國際秩序,支持和平、穩定、發展與合作的全球共識。無論是“美國黨”還是“共和”“民主”兩黨,終究都難以改變全球力量平衡正在悄然重塑的事實。
馬斯克的新黨是否能真正“太猛”?特朗普的反擊是否會奏效?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政壇正經歷一場少見的“劇烈震蕩”,這場游戲才剛剛開始。而這個游戲的結局,也許并不會由他們二人決定。
信息來源:
[1]宣布成立“美國黨”后,馬斯克回應對特朗普“由愛轉恨”原因 環球網
[2]視頻丨馬斯克成立“美國黨” 特朗普回應:荒謬 他已徹底“脫軌”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