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海最大的黑馬板塊,會不會成為買房很大的坑?
黑馬崛起:金匯何以領漲全奉賢?
金匯竟然是南上海奉賢最大的黑馬板塊。
你相信嗎?金匯的房價漲幅跑贏了奉賢新城,還打敗了西渡,成了奉賢的黑馬!
金匯次新房禹洲雍賢府、朗詩未來街區、天和前灘時代2020-2022年從2.8萬元/m2漲到3.7萬元/m2,漲了32%;
而奉賢新城的次新房龍湖天宸、湯臣臻園都只漲了20%,西渡中鐵建僅有17%,都跑輸了。
奉賢其它的板塊柘林、莊行、海灣漲幅都不行,一一被金匯挑落馬下。
黑馬板塊的金匯,何以領漲全奉賢?
金匯是奉賢距離市區最近、房價最低、最能吸收市區外溢的板塊,形成了一個錯位競爭。
金匯距人民廣場直線距離僅30公里,比南橋近5公里;
采用BRT快線+8號線最快65分鐘可達人廣,進城速度比奉賢新城還要快十幾分鐘。
金匯比奉賢新城距離市區更近,但房價卻更低,新房3.55萬元/m2遠低于奉賢新城的4.2-5.5萬元/m2。
金匯與西渡處在同一個緯度位置,但新房同樣低于4萬元/m2的西渡中鐵建香榭國際。
地理和房價決定了金匯和南橋、西渡吸收的客群主體有很大的不同,背后形成的潛力也不一樣。
金匯主打“前灘南外溢”(上述列舉的一個小區就直接叫天和前灘時代),而南橋是奉賢本地改善陣地。
西渡很尷尬,一幅工業區畫風,那城市界面和配套讓老閔行、奉賢本地人都嫌棄,吸引力不行。
金匯是一個多重概念疊加的板塊,浦江第一灣、臨港新片區、奉賢線構建起了強大的營銷敘事,給了買房人很大的潛力感。
浦江第一灣規劃涵蓋閔行吳涇、閔行浦江、奉賢西渡、奉賢金匯四個區域。
打造的有未來橋、未來孿生雙塔、科創觸媒中心、永續農業展示館與健康生活中心等地標建筑。
目標是發展成為上海南部的世界級新型濱水中心區、未來城市創意灣和城市會客廳:
金匯的新房在浦江第一灣的營銷中直接宣稱再造2個陸家嘴,是繼外灘-陸家嘴-北外灘、世博-前灘-徐匯濱江之后的第3個“黃金三角”:
一下子,金匯的逼格拉得很高!
臨港新片區更是讓金匯如虎添翼,劃入了873平方公里范圍內:
金匯還有奉賢線的規劃,更是讓板塊吹上了天。
奉賢線和南北快線貫通運行,是上海的南北主軸大動脈:
這條快軌要是建了,金匯真的成了“前灘南”了,幾站就直達前灘,到人廣、火車站也方便。
這幾波規劃刺激下來,大大拉漲了金匯的房價,讓它成了奉賢最大的黑馬板塊。
規劃光環下的真實含金量是多少?
金匯頭頂這么多光環,在奉賢潛力這么大,真實含金量是多少呢?以后會不會成為買房很大的坑?
雖然金匯是奉賢離市區最近的地方,但是相對市區還是太遠了,超出了城市化能夠到達的范圍。
金匯北部和閔行交界的地方是農林復合區,2035年之前不開發,阻擋了城市化向金匯的推進。
金匯鎮大到72平方公里,但建成區面積僅17.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還不到25%:
金匯在奉賢區內的發展定位非常低,在郊區就是一個孤立的小鎮,未來難以有崛起的希望。
根據奉賢2035的發展規劃,只重點建設一個中心城奉賢新城(南橋)、兩個中心鎮海灣鎮和奉城鎮。
這就限定了奉賢以后的城市化只能在南橋、海灣和奉城鎮內進行,金匯等鎮都要按下暫緩鍵。
南橋鎮升級為奉賢新城后成了全區“宇宙中心”,是奉賢的“耶路撒冷”;
海灣鎮靠海、靠臨港,是奉賢的工業重鎮,未來還要通高鐵,在區域內站位相對金匯更高;
而奉城鎮是原先奉賢老縣城,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二次崛起后能輻射奉賢“中東”地區。
所以奉賢的發展版圖清晰明了,今后只有南橋、海灣、奉城三個鎮還能打,金匯被靠邊站了。
金匯在浦江第一灣的規劃中定位同樣很低,主要發展觀光旅游業,對區域能級提升作用不大。
金匯規劃了一個文化島,走的是文化旅游路線,區別于張江的科創島,缺乏核心產業支撐。
奉賢搞的東方美谷科創城、數字江海都集中在奉賢新城,新城永遠是寵兒。
浦江第一灣的規劃給閔行吳涇(大零號灣)的定位和能級最高,金匯、浦江、西渡都很式微。
其中規劃的最高的兩棟320米、240米塔樓都在吳涇,金匯的地標高度僅為100米,低了不少:
這些地標都是辦公樓,在農田邊上拔地而起。
在如今上海的商辦空置率高啟、限制開發的情況下,浦江第一灣的商辦落地周期可能會很長:
浦江第一灣的農田現狀
一旦浦江第一灣的商辦遭到降級或取消開發,比如320米降為220米,240米降為140米;
那么買了金匯的房子就是利空,規劃要是不落地就成了很大的坑。
就在前不久,后灘、華涇TOD、梅隴新中心的開發能級都降低了,這些都是背棘業主的新近案例。
雖然金匯被劃入了臨港新片區,但離臨港主城最遠、片區內定位最低,利好輻射不到。
臨港的摩天商辦聚集在滴水湖畔,建得熱火朝天,金匯八竿子打不著。
在臨港新片區的諸多鎮中,金匯算是最遠的一個,也是定位最低的一個。
看看離臨港主城最近的書院、泥城和海灣,都被賦予了臨港“大智造”產業功能。
比如書院給了中芯國際,泥城給了特斯拉超級工廠,金匯啥也沒得到,就給扣了頂帽子。
奉賢線規劃長期停留在紙面上,不落地的話同樣是一個坑。
奉賢線規劃早就有了,距離建設、通車不知要猴年馬月。
接下來的上海軌交規劃或有3條新線路將插隊建設。
分別是浦南線27號線(心港快線)、嘉閔線南延伸、2號線南延伸。
這其中沒有奉賢線的身影,可能繼續延后。
很多在金匯置業的人群都指望靠著這條線前往市區快速通勤,中短期來看希望要落空了。
金匯置業的現實思考,坑在哪地方?
金匯的黑馬潛力只是相對奉賢內部而言,對外就黯然失色了。
金匯的房價和臨港差不多,但潛力卻輸給臨港一大截,未來還會跑輸。
臨港的二手房最高飆到6萬+元/m2,都翻倍了。
假設下一波行情啟動,臨港依舊是明星,狠狠地吊打金匯。
在上海新房3萬的板塊中,臨港是未來潛力最大的一個。
金匯、安亭、車墩、徐行、羅涇等郊區小鎮新房都在3.5-3.8萬元/m2,潛力都會敗給臨港。
金匯處在上海市區外溢鏈條的最末端,被上游的浦江板塊狠狠地截胡了。
浦江萬達旁邊2014年新建的動遷房永康城、瑞和城成交價才2.4-2.8萬元/m2;
浦江線軌交沿線2012年前后的動遷房浦江馨都、浦潤苑、水語人家成交價都在3萬元/m2左右。
這些動遷房產品比金匯的商品房性價比更高,很好地截胡了市區向金匯的外溢。
從自住配套的成熟度、通勤的便利度來說,金匯還不如惠南,又降低了金匯的購買價值。
惠南已經成功轉型為張江和臨港的睡城,處在中間的“C位”。
乘坐16號線大站車從惠南到滴水湖、龍陽路分別僅需20分鐘、30分鐘。
別看惠南距離市區也遠,但有快速的軌交就不一樣,能快速連接產業區。
惠南是原先南匯區府所在地,綜合配套遠比金匯齊全,生活更有煙火氣息。
如果再降低一下品質,接受2005年的房齡和樓梯房。
用金匯3.5萬元/m2的新房價格可以買到浦錦街道的景舒苑、濱浦新苑動遷房,距離市區更近。
景舒苑、濱浦新的性價比也很高,低至3.2萬元/m2:
住在浦錦享受的是閔行的給力配套,醫療、XQ、軌交樣樣全,比荒郊野外的金匯好太多。
種種原因,讓金匯收到的購買力大大地減弱了,相對來說潛力反而沒那么大了,反而坑越來越大。
結果金匯的新房很不好賣,還破發了。
比如金融街奉賢金悅府2022年8月首開,現在還有312套未能售出:
該項目開盤均價3.52萬元/m2,現在成交的二手房僅2.8-3.4萬元/m2,破發了。
2021年開盤的禹洲天境鉑悅3.4萬元/m2,現在二手房成交僅3.16萬元/m2,也破發了。
新開的天和·尚海薈庭、象嶼江灣悅府價格進一步上漲至3.58萬元/m2,都不好賣、都有破發的風險。
金匯的新房定價透支了未來數年的規劃利好,隨著價值的理性回歸,正在成為很大的坑。
其二手房的競爭優勢也沒有上游其它板塊強,可替代性高,大家買房要作出理性決策。
金匯板塊的“崛起現象”,本質是“低價+規劃概念”催生的階段性市場狂歡。
看似耀眼的32%漲幅背后卻暗藏城市規劃能級不足、產業空心化、配套兌現滯后等硬傷。
當營銷光環褪去,那些被過度包裝的“黃金三角”“前灘南”敘事,終究要直面農田的冰冷現實。
在上海樓市分化的當下,與其追逐虛無縹緲的規劃藍圖,不如回歸煙火配套與真實需求。
你認為金匯是潛力股還是韭菜收割場?你還敢為它的未來而賭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