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曹磊、通訊員陳霞瓊、肖鑫4月8日報道:16歲正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花季少女小婷(化名)的脊柱側彎卻越來越嚴重,這讓其家人憂心不已。日前,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成功為小婷實施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后,孩子不僅徹底擺脫了脊柱側彎的困擾,還“長高”了2厘米,重塑學習和生活的信心。
據了解,來自云南楚雄的小婷,從小活潑愛笑,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12歲那年,家長發現她的肩膀一高一低,背部也有輕微隆起,從此,她的生活軌跡悄然發生了改變。
4年間,小婷父母帶著她輾轉多地就醫,最終確診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Cobb角(是指測量脊柱彎曲角度的方法,用于評估脊柱側彎的嚴重程度)已達40度以上,雖給予支具固定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并隨著生長發育持續加重,她的脊柱已彎成一道“S”型曲線。
身形的異樣,不僅影響了小婷的日常活動,更在她青春懵懂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隨著側彎角度不斷增大,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愈發令人擔憂。“平時不愿穿漂亮的裙子,走路久了就喘,體育課只能旁觀,孩子越來越沉默……”小婷媽媽回憶道。為尋求最佳治療,最終慕名找到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祖德。
劉祖德接診后,憑借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嚴謹的專業態度,迅速為小婷安排了全面的檢查。他深知,每一個脊柱側彎病例都獨一無二,手術方案必須做到精準、個性化。為制定最適合小婷的治療方案,脊柱外科進行了細致的病例討論,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與應對策略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劉主任團隊為小婷制定了個性化3D矯形方案,決定通過手術為她逆轉“彎曲人生”,重新“撐起”人生的脊梁。
青少年脊柱矯形手術,被譽為脊柱外科的“珠穆朗瑪峰”,稱之為“毫米級”的生命雕塑一點也不夸張,需在精密矯正的同時保護脊髓神經。手術當天,劉祖德帶領副主任醫師康健、主治醫師潘偉成全神貫注、有條不紊地展開。他們采用超聲骨刀截骨+三維矯形內固定技術,成功將小婷的脊柱側彎矯正至10度以內。“就像把一棵歪斜的小樹苗,一點點扶正,每一毫米都關乎孩子未來。”劉祖德解釋道。
術后,在醫護團隊悉心照料下,小婷恢復良好,原本彎曲的脊柱逐漸挺直。術后第3天,小婷即可佩戴胸腰支具下地行走。術后第5天,復查術后全脊柱正側位X片顯示:脊柱側彎矯正良好,腰彎Cobb角由原來的45°左右減小至5.4°,原本身高178厘米,較術前增高了2厘米。如今,小婷已順利出院,返校學習。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發生于青春發育期前后的脊柱結構性側凸畸形,是脊柱側彎中最常見的分類,約占70%。10至16歲青少年發病率為2%至3%,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劉祖德介紹,“目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已成為當今社會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它不僅會導致脊柱畸形,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還會影響脊柱的活動功能。更嚴重的是,它可能會對其他重要臟器以及神經造成壓迫和損傷。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時康復矯治是防治和減少脊柱側彎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嚴重危害的有效方法。”
早期的脊柱側彎,會有哪些表現呢?劉祖德介紹,主要是外觀異常,表現如雙肩不對稱,即高低肩。讓孩子雙腿并攏、向前彎腰時可出現兩邊背部或腰部不等高,即剃刀背。另外,有時也會出現姿勢改變,站立位時脊柱偏離中線,不自覺地向一側傾斜,一側腰部皮膚皺褶,雙側肩胛骨不等高,骨盆傾斜等姿勢不協調的癥狀。如果出現相關癥狀,需至醫院進一步完善脊柱全長X片+骨盆正側位片等檢查確認是否有脊柱側彎,平時也需要經常性進行觀察。
如何防治脊柱側彎?醫生提示,如果側彎Cobb角<10°,一般建議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4至6個月去醫院進行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在專業醫生和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必要的康復訓練,如脊柱周圍肌肉訓練、腹式呼吸訓練等。如果側彎Cobb角在10°至25°間,一般建議康復矯正治療。如果側彎Cobb角在25°至45°之間,骨骼成熟度較低,孩子尚處于生長發育期,建議佩戴矯形支具加康復矯正治療,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支具必須由專業的技師量身定做。如果側彎Cobb角在>45°,建議手術矯正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