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業(?-986年),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陜西神木縣)人, 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為劉繼業。 后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中國北宋名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楊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于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 [3]他的弟弟是歸附后周的楊重勛,而楊業則自幼追隨北漢世祖劉崇,劉崇賜姓名為劉繼業。后成為劉崇的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開寶元年(968年,北漢天會十二年),劉繼元繼承北漢皇位,命時為侍衛都虞候的楊業(劉繼業)與馮進珂領兵鎮守團栢谷,抵御宋軍。 [2]翌年,宋太祖親征北漢,楊業、馮進珂自知寡不敵眾,撤回太原,劉繼元震怒,褫奪二人兵權。三月底,宋軍包圍太原,楊業率突騎數百襲擊宋軍,被宋將黨進所敗,楊業在北漢援兵的幫助下逃回太原城中,免于被俘。六月又隨郭無為率兵突圍,但墜馬傷足,再次退入城中。不久遼朝援兵到來,宋軍撤退,楊業對劉繼元建議:“契丹貪利棄信,他日必破吾國。今救兵驕而無備,愿襲取之,獲馬數萬,因籍河東之地以歸中國,使晉人免于涂炭,陛下長享貴寵,不亦可乎?”劉繼元不從。
降宋敗遼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廣運六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劉繼元不敵宋軍猛攻,決定投降,楊業仍據城苦戰。宋太宗平時就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劉繼元派親信勸降,楊業北面再拜,痛哭流涕,解甲投降,謁見太宗。太宗非常高興,加以慰撫,恢復他的本姓楊氏,并將其名改為單名“業”。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后,任命楊業為鄭州防御使。宋太宗又考慮到楊業對邊境的戰事很有經驗,又改任他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太宗密封錦囊給他,賞賜的財物非常豐厚。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十萬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從西陘而出,繞到雁門關以北,往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后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是為雁門關之戰。楊業因此被提升為云州觀察使,依然兼任鄭州、代州的職務。
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見到楊業旗號,即刻逃遁。鎮戍邊疆的主將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閱畢后,從不多問,封好奏章交給楊業,以示對其信任。
雍熙北伐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國,收復燕云十六州。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云、應路行營都部署,任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主將,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護軍。
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云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個州,軍隊駐扎在桑乾河邊,恰逢東路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在岐溝關之戰中慘敗,各路軍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不久,朝廷下詔把這四個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等人帶領部下的軍隊保護百姓。當時遼朝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說:“遼兵兵力和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只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只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云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軍民先出發。我的部隊駐扎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抵抗,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只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劉文裕也贊成王侁。楊業說:“不行,這樣一定會失敗。”王侁說:“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楊業說:“我不是怕死,只是時機對我們不利,白白讓士卒死傷卻立不了功。您責怪我為何不死,我應當在大家前面。”將要出發,哭著對潘美說:“這次行動一定對我們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將,按理應當處死。皇上沒有殺我,恩寵我讓我做了將帥,交給我兵權。不是我放過敵人不去攻擊,只是想等時機,準備立點軍功來報效國家。大家責怪我躲避敵人,我應當率先死命殺敵。”并指著陳家谷口說:“各路軍馬在這里擺開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轉戰到這里,你們就用步兵夾擊敵人救援我們,否則,都會被敵人所殺。”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布陣。
遼朝視楊業為大患,要求務必生擒楊業。遼將耶律斜軫聽說楊業出兵后,令蕭撻凜設下埋伏。等楊業領兵到來時,耶律斜軫與之交戰,佯裝敗退,然后伏兵四起,耶律斜軫再次進攻,楊業退至狼牙村。 [13]從寅時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托邏臺眺望,以為契丹軍隊被打敗撤走,都打算爭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于是沿著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不久聽說楊業戰敗,立即帶兵后退。
殞身殉國
楊業奮力交戰,從中午到傍晚,果然來到陳家谷口。一看沒有人,就拍著胸膛非常悲慟,繼續率領部下士兵奮力作戰,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楊業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 戰馬受了重傷不能前進,藏身林中,中遼將耶律奚低之箭,落馬被俘。 他的二子楊延玉也戰死了。楊業嘆息說:“陛下待我很豐厚,我期望征討敵人保衛邊境來報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脅迫,導致軍隊被打敗,有什么臉面活著呢!”于是絕食三天而死。 時為雍熙三年(986年)七月十二日。耶律斜軫割下楊業的腦袋,獻給遼廷。楊業英勇事跡被傳為佳話,不僅宋朝,遼朝也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
宋太宗聽說以后,非常悲痛惋惜,隨后下詔說:“拿兵器保衛國家,聽到鼓聲就想起將帥。盡力殺敵,氣節豪邁,如果不追封表彰,如何弘揚忠義剛烈!原云州觀察使楊業真如堅硬的金石,他的氣節讓風云激蕩。他本是隴上的雄才,山西的望族。投身軍隊,誓立戰功。正指揮虎狼般的軍隊,防守邊境報效國家。可是各將領不遵守約定,不上前救援。楊業帶領孤軍,陷入沙漠;剛毅忠烈,視死如歸。古人之中,也沒有比他更崇高的了!所以特地舉行典禮,來表彰他的忠烈。如果他的靈魂有知,應道了解我的深意。追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糧食一千石。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劉文裕免官、流放到登州。”
朝廷封楊業的長子供奉官楊延朗擔任崇儀副使,二子殿直楊延浦、三子楊延訓同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同時擔任殿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