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電動車一哥”的天塌了!
前腳公布全球銷量破億,后腳凈利潤慘遭腰斬。
近日,雅迪發布最新財報,凈利潤為12.72億,同比下跌51.8%,是近五年來首次業績下滑。
除此之外,雅迪的總銷量也從2023年的1650萬臺驟減至2024年的1300萬臺。
粗略一算,雅迪每賣一輛車凈賺不到100元,再扣除原料成本,也許只夠買杯咖啡。
經歷利潤銷量雙雙下滑,雅迪從“優等生”變成“差等生”,著實令人唏噓。
國產最好賣的雅迪,為何慘遭“滑鐵盧”?
雅迪創始人董經貴,是個創業豐富的老司機,干過餐飲,做過摩托車配件、整車的生意。
雅迪的前身就是造摩托車,由于質量過硬,摩托車廠的訂單從幾十輛做到月銷5000輛,迅速在行業內站穩腳跟。
隨著禁摩令在全國各地推行,摩托車生意遇冷,董經貴不得不尋求新出路。
2004年,兩輪電動車橫空出世,董經貴瞄準風口迅速轉行做電動車生意。
由于轉型及時,雅迪電動車很快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銷量進入高速上升期。
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董經貴開始布局線下門店,通過走量打響雅迪的品牌勢能。
然而,隨著愛瑪、臺鈴等品牌的涌入,兩輪電動車行業進入長達10年的價格戰,雅迪的營業利潤大幅縮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董經貴擔心企業不尋求突破,很快會被市場淘汰。于是,他決定做高端產品。
面對產品轉型,經銷商很難接受。一方面他們不愿放棄低端客戶,另一方面也擔心高端產品賣不動。
但董經貴堅持做更高端的電動車,他寧愿失敗關門,也不愿一直卷價格。
好在董老板的策略調整得很成功,高端產品一經推出,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
2016年,雅迪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電動車上市公司。
乘著上市東風,雅迪品牌一發不可收拾,把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董老板更是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號,這下其他品牌急了,雅迪順勢扶搖直上,實現了銷量的爆發式增長。
2017年,雅迪“高端品牌”凸顯成效,不僅年銷量突破400萬創造行業第一,還把市場占比從10.8%提升至13.1%。
這份成績,讓雅迪在電動車行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此后,在“老國標”的推行下,雅迪銷量仍然遙遙領先,5年時間把銷量從600萬臺增至1650萬臺,漲幅高達175%。
董老板的英明決策,讓雅迪8年穩坐全球第一,成為兩輪電動車的龍頭企業。其身家更是在2023年突破290億,成為六安首富。
可誰能料到,在雅迪一路開疆拓土的背后,一場銷量暴跌的危機正悄然降臨。
多年來,雅迪以“低價+多門店”的策略瘋狂擴張。截至2023年底,雅迪在全球擁有4000家分銷商和超40000家門店。
憑借強大的銷售網絡,2023年雅迪的年收入超過347億,平均一天近億的流水進賬,讓不少同行羨慕。
然而,隨著時代紅利的消散,瘋狂擴張很快迎來了反噬。
2024年,雅迪凈利潤腰斬,銷量也暴跌350萬臺。
財報給出的解釋,一是市場情緒導致銷量下滑,二是存貨銷價降低。
有經銷商反饋,早些年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300多臺,現在生意難做,一條街卻有4-5家門店搶生意。
為了完成銷量kpi,不少門店在內部打起價格戰。要么私下給消費者降價,要么加贈額外的配件或服務,一部電動車盈利不足百元。
與此同時,董老板的財富也蒸發了65億。
雖然雅迪憑借前幾年的激進擴張,市占率排名第一。但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其他新勢力品牌也在搶占市場份額,如九號、小牛主打智能化,產品功能更受年輕人喜愛。
然而,擴張帶來的隱患,還遠不止于此。
去年年初,南京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引發公眾對電池的高度關注,一時間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量變低。
隨后,“新國標”出臺,要求整改電池類型和整車重量,這讓雅迪陷入大量庫存積壓的困境。
“新國標”是指,2024年12月31日出臺的《電動車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新規將在2025年9月1日正式實施,8月31日前按舊標準生產的車輛有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
此標準一出,留給雅迪的時間不多了,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處理舊款電動車的庫存,甚至不惜降價清貨,也要減輕庫存壓力。
據艾瑞數據表明,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速度下降到9.1%,新國標所帶來的換車需求基本已被滿足。
或許雅迪降價清倉,也填不滿擴張帶來的窟窿,難道雅迪會就此被市場拋棄?
雅迪前幾年以低價產品打開市場,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但隨著新勢力崛起,雅迪的產品價格一直不占優勢。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董經貴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是研發高端產品,二是布局海外市場。
2014年,雅迪深陷行業價格戰時,董經貴就喊出“雅迪,要做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口號。
為了塑造品牌形象,雅迪邀請韓國藝人李敏鎬做代言,緊接著又斥巨資給5000多家門店進行升級、改造。
隨后,雅迪推出不少4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特別是2016年上市的Z3,價格高達8588元。
不僅創下當時品牌價格的最高紀錄,放在整個行業也是無人可及。
然而,雅迪這些動作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年營收只微增了3.6%,但整體的銷量還是下降的。
初嘗敗績卻未能阻止董經貴對高端市場的野心,自2016年上市以來,雅迪在研發費用上投入近50億元。
為爭奪高端市場,雅迪近幾年推出33款新型電動車和16款新型電動踏板車,另外還開發出石墨烯電池和第一代鈉離子電池。
其中包含冠能、飛越、摩登三大產品體系,分別主打長續航、高性能以及高顏值與安全,產品定位更是細分到女性群體。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兩輪電動車銷量破5000萬輛,其中女性用戶的購買量占比達42%,較前5年增長了8%。
雖然不少品牌把目光投向女性市場,但雅迪在努力打出差異化,比如在營銷方面更貼近女性用戶,包括通過與明星、博主合作等方式,來提升雅迪高端品牌的聲量。
雅迪除了在高端市場下功夫,還不忘努力開發海外市場。
2019年,雅迪在越南投產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已實現產能50萬輛。
據越南工業和貿易部數據顯示,近幾年越南的電動摩托車銷量已經增長了約30%~35%。
雅迪為了站穩東南亞市場,2024年在越南投產第二個工廠,準備把30%的銷售量出口到周邊國家。
不難看出,雅迪把國內崛起的經驗又復制到海外市場上。
同時,雅迪還成為世界杯的贊助商,接連兩次在世界杯上“刷臉”,為了進軍海外市場,雅迪沒少在營銷上下功夫。
但遺憾的是,雅迪財報顯示,目前海外市場的營業收入僅占十分之一。
雖說雅迪當下的困境,無法短時間通過高端產品和海外市場來扭轉局面,但雅迪作為電動車行業的大哥大,相信不會輕易下牌桌。
就像董經貴所說:“雅迪電動車想要做到全球化,就要勇往直前、長期主義地走下去。”
市場在變,消費者的需求也在變。作為企業,能夠以用戶為中心,持續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就是最大的成功。
參考資料:
1.中國網財經:《雅迪控股:2024年電動自行車銷量銳減兩成 凈利潤“腰斬”》
2.北京網商報:《1億臺銷量救不了雅迪》
3.大象新聞:《品牌觀察:業績大跳水,“電驢一哥”雅迪跌落神壇?》
作者:卓卓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