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鈺泓一 通訊員:楊玉玲)
“你們像親人一樣日夜守護,讓生命在至暗時刻依然堅韌生長,衷心感謝你們”。近日,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們一天內接連收到四封手寫感謝信,患者家屬們紛紛為科室推行的“親情式護理”點贊。
親情式護理,讓重癥病房更有溫度
92歲的陳爺爺半年來反復發作呼吸困難,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療后急癥有所緩解,但仍遺留了痰液較多的問題,需要不間斷吸痰以維持呼吸順暢。近日,他再次因痰液增多致“呼吸困難” 到武漢市武昌醫院急診科搶救,最后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進了重癥醫學科。
陳爺爺身體虛弱,精神睡眠不佳。入院后,醫護人員悉心照料,定時為他吸痰、翻身、按摩,緩解身體不適。同時,科室高度注重心理疏導,每天與患者聊天,耐心傾聽并滿足患者需求。得知陳爺爺鐘情老歌,護士陳沖便收集了其喜愛的曲目,每天在病房播放。為舒緩陳爺爺的緊張情緒,還安排本院的芳香治療師專門進行芳香治療,通過“云探視”與家屬視頻通話,全力營造家的溫馨氛圍。“親情式護理”成效顯著,陳爺爺的病情漸趨穩定,精神狀態明顯改善。患者家屬在感謝信中寫道:“那些細致入微的護理、巡查和不厭其煩地照顧,讓焦慮中的我們倍感安心。”
護士長李湘燕介紹,患者往往因病情危重、環境陌生、與家人分離而感到孤獨焦慮,科室創新推行“親情式護理”模式,借助“云探視”、錄制暖心語音等方式,邀請家屬共同參與到日常的生活護理中,讓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受到親人陪伴的溫暖,也緩解了家屬的焦慮情緒。
多學科協作,全力守護生命尊嚴
去年12月,陳先生因主動脈夾層接受了支架植入手術,術后出現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多重并發癥,加之基礎疾病嚴重,一度生命垂危,轉入重癥醫學科進一步治療。
初入科時,面對陌生環境,陳先生焦慮不安、情緒波動大。科室仔細評估了患者病情后,建議家屬全程參與患者的日常護理,并參與制定診療計劃。還為其安排了雙人間,讓家屬更好陪護。有了家人陪伴,陳先生的情緒逐漸穩定,治療配合度顯著提高。
針對陳先生的復雜病情,重癥醫學科迅速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通過精細化管理,醫護人員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每天采用直立床康復訓練,由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共同指導患者機體功能鍛煉并保持情緒穩定。經重癥醫學科團隊的全力救治與多學科協作,陳先生呼吸功能逐步恢復,精神狀態也明顯好轉,順利脫機拔管。陳先生感慨:“看了兩個多月的天花板,第一次戴著呼吸機下床的時候,我才覺得終于活下來了。”
重癥醫學科徐亮主任稱,科室聯合康復醫學科、臨床營養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學科團隊,打造“臨床康復一體化”模式,設立重癥康復病房(HDU),為患者搭建從ICU到普通病房的“緩沖帶”。同時,將傳統的重癥“大通鋪”改為單/雙人間,病區內安裝噪聲監測器和可調燈光,營造舒適環境,采用音樂治療、芳香治療等多元化手段,進一步舒緩患者及家屬心理壓力。
每一封感謝信,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與信任的溫度。自“親情式護理”推行以來,患者及家屬焦慮發生率顯著下降,從重癥醫學科轉出的患者生理機能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科室也榮獲“全國人文愛心科室”稱號,“親情式護理”案例獲評第九季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卓越案例。下一步,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癥醫學科將持續以專業技術和人文關懷,為重癥患者點亮生命希望,助力他們走向健康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