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譚琪欣)骨關節炎疼痛難忍,吃遍止痛藥卻還是“治標不治本”?骨關節炎患者或許即將迎來轉機。
“傳統觀點認為,骨關節炎是因年齡、肥胖或外傷導致的局部軟骨‘機械磨損’,發展到最后只能選擇關節置換?!?月8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老年骨關節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醫院)主任雷光華教授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謝岑研究員團隊,歷時10余年研究發現,人體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膽汁酸代謝紊亂,可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生和發展,突破了骨關節炎是一種局部因素所致疾病的傳統認知。
“腸道-骨關節炎”發病機制新學說剛剛在《自然》雜志發表。這一原創性的研究成果為臨床上骨關節炎治療指明了全新的方向,或許能打破骨關節炎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標難治本的困局。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教授正在帶領團隊分析骨關節炎患者影像結果。受訪者供圖
“我們的研究從10年前在湘西農村開始,農村人群老齡化嚴重、骨關節炎高發,且流動性弱,有利于我們穩定隨訪,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崩坠馊A教授團隊從累計納入1800余人的大樣本人群研究中發現,骨關節炎的發生和發展跟人體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膽汁酸代謝紊亂高度相關。
為驗證這一人群隊列中的發現,自2019年開始,團隊進一步構建了動物模型,發現當小鼠腸道法尼醇X受體(FXR)被抑制時,其關節軟骨的磨損速度會顯著減緩?;诖?,雷光華團隊鎖定了一條隱秘通路:腸道中的特定細菌會將膽汁酸二次加工為“信號分子”,抑制腸道細胞表面的FXR。這一過程可以促使腸道分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后者隨血液循環至關節,能像“潤滑劑”一樣保護軟骨細胞。而這條通路一旦失調,關節就會失去保護。
“醫學研究應該起源于臨床實踐和臨床需求,最后應用于臨床,服務于臨床?!崩坠馊A說,上述研究揭示了腸道FXR可以作為骨關節炎疾病治療的全新靶點,在此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一些“老藥”可以起到抑制人體腸道FXR過度激活,恢復GLP-1分泌,從而延緩骨關節炎進展的作用。
“比如,我們發現一款上市多年的治療肝膽疾病的老藥熊去氧膽酸(UDCA),能夠精準抑制腸道FXR的過度激活,相當于給失控的信號通路‘踩剎車’,而這一藥物對骨關節炎的治療作用已經通過動物實驗和人群研究初步驗證。”雷光華透露。目前團隊正在計劃開展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熊去氧膽酸對骨關節炎的療效,“老藥相對于全新藥物研發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短,若試驗成功,熊去氧膽酸有望成為針對骨關節炎發病機制的安全有效的‘治本’藥物?!?/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