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是繼近視、肥胖之后,威脅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隱形殺手”。許多家長直到孩子出現明顯高低肩、駝背時才意識到問題,卻可能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9日,在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長寧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長寧區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長寧區衛生健康監督所)、上海市青蘋果之家和長寧區綠苑小學承辦的“關注脊柱側彎,呵護少年成長”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達輝強調,家長和學校要提高警惕,通過早發現、早治療,脊柱側彎是可以戰勝的。
青春期是脊柱側彎高發期
脊柱作為“人體的第二生命線”,不僅支撐身體,更與神經、呼吸、運動等系統息息相關。王達輝介紹,正常情況下,當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移,且X線片角度(Cobb角)>10°時,就可診斷為脊柱側彎。
數據顯示:脊柱側彎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2%~3%,多發于12~16歲的青少年,尤其是13~14歲的男孩和11~12歲的女孩。脊柱側彎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嚴重者可引發疼痛、身高丟失、影響心肺發育等,還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統計數據顯示,60°以上的脊柱側彎會影響肺通氣,100°的脊柱側彎可能導致神經疼痛甚至癱瘓。而且,脊柱側彎患者的平均壽命低于正常人,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雖然書包重量、桌椅高度、坐姿不端正等因素可能對脊柱產生影響,但這些并非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專家說,“約80%的脊柱側彎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彎,是基因組合出現問題而產生的疾病。多項研究表明,脊柱側彎具有遺傳傾向。若家族中存在脊柱側彎的患者,其他成員的患病風險顯著增加,嚴重程度也顯著增加。”
細察蛛絲馬跡揪出“苗頭”
王達輝強調,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的防治關鍵在于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脊柱健康。現場,專家指導學校老師和家長通過一些簡單的判斷方法,來發現孩子的脊柱問題,如觀察孩子的肩膀是否等高、軀干有無傾斜、彎腰時背部是否有隆起不對稱(即“剃刀背”)等。
前屈試驗也是一個簡單易行的判斷方法:讓孩子直膝、合足、立正,雙手合掌逐漸置于雙膝間,低頭后緩慢向前彎腰至90°左右,家長站在孩子身后觀察。若孩子背部平坦,脊柱中軸線筆直,一般較為健康;若背部隆起,脊柱中軸線扭曲,可能存在脊柱側彎問題,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專家指出,孩子在青春期生長發育迅速,是脊柱側彎治療的關鍵窗口期,及時干預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青春期之后,脊柱側彎惡化的概率較低,基本趨于穩定狀態。
根據脊柱側彎的程度,可以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20°以內的輕度脊柱側彎,戴支具并無作用,而是要著重開展腰背肌鍛煉,如游泳、空中自行車、走貓步、小燕飛等,這些運動能有效鍛煉腰背肌,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對于20°~40°的中度脊柱側彎,可通過佩戴支具進行保守治療,支具需每天佩戴16~18個小時,甚至延長至22~23個小時,在晚上睡覺時也要佩戴,且要堅持整個生長發育期,以控制側彎進展。對于45°(胸段)~50°(腰段)的重度脊柱側彎,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運動不僅有助于改善脊柱側彎,還能增強體質,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脊柱側彎,也可以正常上體育課,而且還要鼓勵他們多運動。因為佩戴支具時間長了,背部會變得僵硬,每天留出1~2個小時讓孩子參加運動鍛煉,能夠保持脊柱的柔韌性。”王達輝同時提醒,“矯正鞋墊、正骨等網傳可以改善脊柱側彎的方法,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原標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脊柱側彎?專家提醒:青春期是治療的黃金窗口期》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顧泳 通訊員 瞿乃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