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的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景區,由近兩萬座奇峰翠巒組成,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里。景區通過“旅游+”不斷開展融合創新實踐,推動旅游與文化、自然、體育、康養、特色產業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美了風景、富了農家、強了集體、活了產業,文旅經濟強勢崛起。景區先后獲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峰林、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等稱號,2024年12月晉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萬峰林 張霆 攝
山野連綿,滿屏青綠。行走于萬峰林景區峰林秘境,穿梭于油菜花海,一座座奇秀的山峰與平坦的田野、蜿蜒的河流、古樸的村寨、蔥郁的樹林交相輝映。
從2億多年前走來,萬峰林景區是世界喀斯特地質地貌中發育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國西南三大巖溶區的地貌代表,被譽為“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
萬峰林之美,美在峰林田園,美在四季更迭的萬千風情,更美在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的相映成趣。
3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遇見一場2億年的春天”黔西南風物之旅—研學版活動在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正式拉開帷幕。
黔西南風物之旅-研學版活動啟動 韋歡 攝
“地質研學、民族文化、生態康養的三維融合模式,讓大家深度解碼萬峰林乃至黔西南2億年的地質演化史與多民族共生智慧的耦合密碼。”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品牌市場部總監吳迪科感慨地說。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萬峰林景區用一個個養心養生游、山地運動游、休閑度假游、文化體驗游、研學教育游、現代農業游,打造了“有看頭、有玩頭、有住頭、有吃頭”的旅游服務體系。
而今,借助“黃小西吃晚飯”重點景區定位,依托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金字招牌,黔西南以打造萬峰林世界級旅游景區為核心,建設世界地質公園、醉美詩酒田園、和諧布依家園、戶外運動樂園,化一地“盆景”為全域風景,變一時風景為未來前景。
——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化古跡和非遺資源,開展八音坐唱、扎染蠟染等多種研學課程,推出《布依八音》《遇見黔西南》《尋夢萬峰林》等優秀民族文化演出劇目,為游客提供深度體驗地方文化的平臺。
——以萬峰林民宿品牌為抓手,打造形成全省最大的民宿集群。峰兮客棧、峰叁客棧等一批國家甲級民宿、精品民宿,在提升民宿品牌形象與影響力的同時,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住宿體驗。
萬峰林一角
——依托萬峰林生態和山地資源優勢,打造中國路跑基地、戶外運動基地,并成功舉辦萬峰林馬拉松系列賽事、國際徒步大賽等國際性賽事。開發了攀巖、滑翔傘、徒步、野釣等多類型戶外體育運動項目,實現體旅深度融合。
——植入農旅體驗業態,打造油菜花海、福字田等特色農業景觀,優化農旅產品品牌,創新農旅體驗項目,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實現農業與旅游的互利共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旅游融合新業態不斷形成,萬峰林景區的旅游“根系”越扎越深:以5A龍頭為帶動,萬峰林景區與大佛坊、峰林布依等景區聯動,線上線下合力推廣“萬峰成林處 陽光黔西南”品牌;聚集重要客源地城市和東南亞市場,一批融合地方特色與國際吸引力的深度體驗游、康養休閑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持續吸引成團游客;“跟著節日去旅行”“跟著音樂去旅行”“跟著歌舞去旅行”等文旅產品有力促進文旅消費。
港澳游客暢游興義 圖源/興義融媒
“景區游客接待能力有了明顯提升,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長30%左右。”貴州萬峰林旅游集團副總經理王舒嫻稱,自今年3月以來,萬峰林景區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
“文旅+”消費市場春潮涌動,萬峰林景區多業態融合新體驗,在帶來消費新樂趣的同時,也為黔西南文旅體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康養勝地、人文興義”的知名度、美譽度也在持續提升。
如今的萬峰林,從一座座籍籍無名的山峰,變成黔西南文旅體的地標,繼而成為區域開放發展的文化符號,更是海內外游客認識黔西南、向往黔西南的重要窗口。
“我們要把旅游景區打造成可賞景、適度假、宜旅居的詩意棲居目的地,讓游客融入在地生活,共繪煙火氣與人情味的歸園田居圖,實現主客共享、近悅遠來。”黔西南州文體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萬峰林中的民宿
200多家民宿、酒店一房難求——
一處適宜康養旅居的家園
從“有山閣”客棧觀景平臺望去,清晨的萬峰林仿佛剛剛蘇醒:地氣緩緩上升,云霧徐徐開啟,一座座山峰陸續從霧靄中鉆出來。山水清明,好似一幅壯美的水墨畫卷。
距離“五一”小長假還有20來天,“有山閣”房間已經被全部預訂。蘇秋煙穿過前廳,于庭前茶桌旁小坐,新茶一杯,賞花賞景。
山腳下的農田邊、馬拉松跑道上,早已有了晨跑的游客、晨練的市民,靜態的景與動態的人影交織相融,這樣的情景日日推窗可見。
“這些正是當初決定留在這里開民宿的原因。”蘇秋煙說,萬峰林四時俱美,每立方米負氧離子含量達10萬個,“每一次呼吸都是春天的味道。”
20年前,蘇秋煙第一次來到黔西南,就被這里舒適的氣候、獨特的地貌風光深深吸引,從小在海邊長大的她,從此愛上了這片純凈清新的土地,這里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3年前,蘇秋煙在萬峰林下的小村尋到一處民居,在保留原始建筑風格和用材的基礎上,把當地民族風情、茶生活、香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開辦了“有山閣”客棧。
2024年,貴州憑借“黃小西吃晚飯”火爆出圈,作為“晚”的代表,興義萬峰林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峰林、濃郁的布依族風情、秀美的田園風光,以及貫穿景區的跑道,吸引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游客至,旅游興,民宿熱。景區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登記在冊的鄉村民宿多達200余家,其中省外企業家創辦的有50多家,入住率較同期增長15%;體旅融合,帶動新增餐飲市場主體420家,帶動賽道沿線地產逆勢發展,吸引一線城市游客近300戶前來購房旅居。到萬峰林的民宿酒店長住,沉浸式體驗悠閑自在、充滿野趣的詩酒田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外地“旅居客”的熱門選擇。
“這里有時時的驚喜,更有持久的鄉愁。”蘇秋煙說,選擇到貴州西南部這處小山村實現夢想,“我的堅持是有意義的,這條路走對了。”
游客在萬峰林
群眾端上旅游“金飯碗”,10個村集體經濟積累明顯增加——
一片因景而興的鄉村
萬峰林景區邊上的納錄村內,91歲高齡的蘭興祥老人精神矍鑠、身板硬朗,他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欣賞晨練的人們從山腳下跑過、到“幸福食堂”與老伙伴們相聚“擺白”和就餐。
“在我們村,60歲以上的老人就是‘寶’。”蘭興祥笑得胡子抖抖的。他說,村里不但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一日兩餐,年終還給大家分紅。
納錄村依托景區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拓寬增收路子,積極打造休閑山莊、布局民宿產業、引入特色產業企業,建起國家兜蘭種質資源庫,注冊了兩個村級鄉村振興品牌。通過經營農家生態肉、萬峰林生態大米等本地農特產品,村集體經濟得到逐步壯大。2024年,納錄村綜合營業利潤近300萬元。全村300多位60歲以上老人可在“幸福食堂”免費就餐,每年還可以獲得3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分紅。
位于核心景區內的上納灰村,春節以來就進入旅游旺季,觸手可及的油菜花田、漂亮舒適的跑道、近在咫尺的峰林、整潔有序的鄉村,每天都要迎來眾多游客體驗“打卡”。村民何蘭艷家的老屋已出租給企業打造特色民宿,她所在的中寨組還有好幾戶人家的老房子也租出去了,有的人家還開辦了農家樂等特色餐飲店。“民宿開起來以后我還能在里面工作,寨子打造得越來越好,我老公都準備從浙江回來搞發展了。”何蘭艷捂著嘴笑,端上旅游“金飯碗”、奔向幸福生活,她和鄉親們多年的期盼正在一步步實現。
不僅如此,景區內包括上納灰村在內的8個傳統村落還充分挖掘和培育民族文化、激活非遺基因,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3萬元。
百姓因景而富,鄉村因景而興。據統計,2024年以來,萬峰林僅文旅體板塊就帶動雙生、納錄等6個村村集體經濟增收158.05萬元,文旅體+地產板塊帶動永康、莊園等4個社區村集體經濟效益增加1028萬元。
激情奔跑 風景如畫
周周有路跑活動、月月有路跑賽事——
一條奔向高質量發展的賽道
“沒想到我的家鄉也有今天。”
從家門口的“萬峰林馬拉松”跑道上跑過,20歲的在讀大學生蔣麗感覺渾身都是勁。她說,既有家人們在路邊為她加油而感動,更有家鄉的高質量發展感到自豪。“你看這條賽道,沿途有智慧噴淋降溫設施、補給站,連獎牌都能生成個人跑步軌跡,科技感十足。”蔣麗興奮地表示,路跑活動和賽事帶動了家鄉民宿、餐飲、文創、特色產業等發展。
蔣麗家門口的這條跑道,不僅串聯著5A級景區萬峰林景區和4A級景區陽光谷旅游度假區,還串聯起景區內和周邊村寨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延伸路跑產業鏈,擴大賽事影響力,萬峰林景區周周有路跑活動、月月有路跑賽事,路跑“流量”不斷轉化為經濟“增量”。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依托萬峰林納灰河鄉村振興濱河生態產業長廊,景區內共舉辦路跑賽事活動136場,直接參加賽事活動人數14.53萬人次。今年以來,已帶動全州成功舉辦路跑賽事活動13場,參加人數超3萬人次,逐步形成了以路跑產業為核心的體旅融合發展模式。
以各種路跑賽事和活動為牽引,景區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地質文化等得到廣泛傳播,吸引力倍增;“萬馬”成為“多彩貴州”具有影響力的文旅新品牌,全民健身成為黔西南人民的新時尚;同時帶動萬峰林區域新增420家餐飲市場主體匯聚發展,帶動景區周邊民宿入住率較2023年上漲15%,帶動當地村民就近就業上千人;帶動景區周邊房地產逆勢增長,賽道沿線上品灣、景地峰域灣兩處樓盤實現銷售425套,總銷售額達2.23億元。
路跑產業正在成為引領當地全民健身的重要載體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激活文旅消費、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并初步實現產業“塑得起形”、業態“掙得到錢”、品牌“昂得起頭”,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