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由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和廣東省教育廳共同主辦,是廣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教育強省的有力舉措。
作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試點地區之一,廣東省圍繞數字化助力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賦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發力,不斷推動平臺深度應用,取得積極進展。從今天開始,廣東萬千學子,將能通過廣東廣電網絡電視大屏,共享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的課程資源,與名師對話,與智者同行。后續省內各大運營商將逐步上線。
活動指出,廣東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有“四個基礎”。一是對數字化需求迫切。廣東在校生超2870萬,是在校生最多的省份,有各級各類學校超3.7萬所,城鄉之間、各個區域、不同學段學生教育需求差異較大,迫切需要高質量、體系化、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二是新型基礎設施完備。全省中小學實現寬帶接入率100%,超100M(兆)寬帶速率100%;課室多媒體設備配備率超99%。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新升級,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打牢基礎。三是優質文化資源富集。廣東是文化大省、媒體大省、互聯網大省,擁有不可移動文物2.5萬余處,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4800多家。同時,擁有報刊廣電媒體600多家,超大規模互聯網企業38家,有能力、更有意愿持續輸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四是信息技術實力雄厚。廣東擁有全國領先的5G、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擁有眾多信息技術頭部企業,可以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活動強調,廣東將采取五項舉措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
活動對“平臺”應用和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四點期望”。一是發揮數字技術“助學、助教、助研、助管、助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全過程的教育數字化,成為支撐教育強省建設的先導工程。二是推動優質課程和資源向粵東粵西粵北和偏遠鄉村傾斜,推動城鄉、區域教育數字化、均衡化、一體化發展,成為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的樣板工程。三是堅持“引才”和“育才”并重,夯實人才培養之基,圍繞“五育并舉”持續豐富學習資源,成為實現“百萬英才匯南粵”的基礎工程。四是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與創新能力,成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在活動現場,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與廣東省教育廳簽訂了《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與廣東省教育廳教育數字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廣東省教育廳與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廣東省教育廳與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廣東進一步完善數字資源服務體系,擴大優勢教育資源受益面,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提供資源與平臺支撐,不斷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鄭彩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