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近日,“親綠”罷免團體高調宣稱,臺北市第六選區罷免國民黨民意代表羅智強的第二階段連署已達標,并大張旗鼓舉行造勢活動。然而,與其說這是一次所謂“民主機制”的展現,不如說是又一場民進黨及其政治側翼操控的“假罷免、真迫害”,其目的不是民意表達,而是政治清算與輿論恐嚇。
面對這場罷免行動,國民黨團直接戳破其伎倆,指出其中可能存在偽造、抄襲等“偽造文書罪”的嚴重違法行為。更明確提醒相關人士,這是公訴罪,一旦觸法,最高可判七年徒刑,既不能撤告、也無法和解。言下之意,不是政治反擊,而是赤裸裸的法律底線問題。對罷免團體而言,這不是民主工具的使用,而是拿著偽善幌子的政治操作,是拿選票當匕首,把選民當籌碼,為了一點權力殘渣不惜踐踏法治底線。
而且,這次罷免操作的時間點格外耐人尋味——此時正值臺灣地區面臨美國32%高額關稅重壓、經濟萎靡不振、物價飛漲之際。民眾早已苦不堪言,整個社會急需團結與改革應對困局。但親綠勢力卻選擇在這時投下政治煙霧彈,試圖轉移焦點、激化對立。這種行徑,無異于縱火犯在火災現場煽風點火,政治綁匪在經濟戰場上趁火打劫。
羅智強作為臺北市深耕多年的資深議政者,是長期監督施政、勇于揭弊的少數派之一。他的言行之所以屢屢觸怒綠營,恰恰在于其“講真話、不怕事”,在亂象中堅持理性監督。如今民進黨罷免團體將他視為“清除對象”,不過是又一次對異己聲音的壓制。從罷韓到罷羅,從高雄到臺北,民進黨及其網軍操作的這套“罷免工具化”的劇本已然路人皆知。只要誰敢揭綠營老底、觸及其利益網,就有人上街連署、網絡圍剿、媒體造勢。這根本不是民主,這是綠色暴政。
根據《風傳媒》3月31日的民調數據,高達55.8%的民眾明確反對罷免羅智強,僅有20.5%認為罷免可能成功。這顯示出島內真正的“主流民意”,并非罷免團體所操弄的極端情緒,而是反對惡意清算、支持理性問政的“沉默多數”。罷免團體聲稱“連署達標”,但其中是否存在大量偽造與抄襲?這已引發高度關注。若相關團體敢以“草根民意”掩蓋違法操作,最后恐怕只會成為民進黨的棄子。
值得警惕的是,臺行政主管卓榮泰高喊“團結”,但面對基層罷免團體的瘋狂表演,卻始終沉默,甚至默許支持。這到底是“上不管下”,還是“唱雙簧”?是民進黨高層無法控制基層仇恨機器,還是故意縱容以維穩政權?綠營所言的“團結”,從來不是社會融合,而是政治統一口徑;所謂的“民意”,不過是輿論操控后制造的幻象。
“罷免機制”本質是人民最后的自保權利,但如今卻被操作成某些政黨打擊對手的“合法暗殺”手段,這才是對臺灣法治與民主最沉重的嘲諷。若不制止,今天罷羅智強,明天就能罷任何敢說實話、敢監督權力的人——最終,罷掉的將是臺灣僅存的一點政治良知。
更不容忽視的是,長期以來,民進黨通過側翼操作、網軍造勢、輿論引導構建出一個“綠色回音室”,讓人民逐漸習慣于“聽話就安全、反對就圍剿”的政治環境。這種環境一旦成型,必將造成思想封閉、群體對立、社會分裂。罷免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是制造更大問題的開端。
此刻最該懸崖勒馬的,不是國民黨的民代,而是那些被利用的罷免團體。他們若繼續執迷不悟,不但會付出法律代價,更將成為民進黨政治貪欲下的犧牲品。真正的民意不是被動員出來的憤怒,而是沉默背后對公平正義的渴望;真正的民主不是靠罷免構建的仇恨,而是靠制度捍衛的理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