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海嘉定紫藤園內,一簇簇散發馥郁香氣的早花紫藤初綻,吸引著愛花之人紛至沓來。再過一周,大片紫藤將進入盛花期,園區將化身夢幻花海。這些美麗的長穗紫藤從日本遠道而來,經過近30年的扎根生長,如今已在上海嘉定成就一道春日勝景。
美景背后,是中日兩代紫藤養護人的辛勤付出。1996年,為紀念嘉定區與日本岡山縣和氣町友好交流十周年,時任日本岡山縣和氣町町長的藤本道生先生,慷慨相贈日本最好的30余個品種、共計120株紫藤。這一年,藤本先生榮獲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
百余株紫藤落戶嘉定紫藤園時,枝干直徑僅約1厘米。此后數十年間,藤本先生幾乎每年都親赴嘉定指導紫藤修剪和養護,還悉心培養了中國弟子、藤本藤創始人汪麟。如今,嘉定紫藤園內最粗壯的紫藤枝干直徑已達45厘米,蔚為壯觀。長穗紫藤也走出園區,在嘉定多個小區和單位扎根落戶,為城市增添了浪漫色彩。
在汪麟的持續努力下,長穗紫藤近年來以種苗培育和種植技術輸出的方式進入全國2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延展出一條“浪漫產業鏈”,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精研花期調控,紫藤更美麗
再過一周,長三角多地的紫藤將迎來盛花期,汪麟的忙季也早早拉開帷幕。4月6日一天,他馬不停蹄地穿梭于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嘉定曹王禪寺和嘉定紫藤園三地,只為察看和對比紫藤花穗的狀態,分析如何根據氣溫精準預測花期。
每到紫藤花開前幾周,這樣的忙碌便是汪麟的日常寫照。帶著記者接連走訪了嘉定紫藤園、住友佳馨小區和紫云廊三處紫藤種植點,每到一處,汪麟的目光便被花穗、植株牢牢吸引,不時拍照記錄生長情況。
住友佳馨小區內種植的兩片紫藤,花穗分別為紫色和白色。汪麟邊拍照邊念叨:“這里有三天沒來了,心里很惦記。”之所以特別關心,是因為這兩片紫藤是汪麟的“試驗田”——這些即將進入盛花期的長穗紫藤,由原有的國產紫藤老枝嫁接而來,正是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
“看,這里是一個很明顯的嫁接點。”汪麟指著紫藤植株一人多高處的凸起解釋道,這些紫藤的老枝已生長了近20年,2019年小區物業公司請來藤本藤指導時,汪麟覺得挖掉老枝很可惜,于是嘗試將日本長穗紫藤嫁接到國產紫藤枝上,希望既能充分利用原有的枝干、又能收獲花穗如瀑的觀賞效果。經過精心養護,這些嫁接紫藤今年長勢良好,80米長的紫藤廊掛出了6000多條花穗,盛景可期。廊道盡頭,一小片紫藤花率先開放,引得路過居民贊嘆:“好香啊!”
汪麟在嘉定紫藤園偶遇園藝粉絲。 李寶花 攝
位于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的千米紫藤長廊,是汪麟跑得最勤的一處紫藤基地。過去5年間,汪麟在嘉定和崇明間往返200次,幾乎每次都為紫藤奔忙。去年冬天,他在崇明接連住了近40天,一邊指導紫藤冬季修剪綁扎,一邊指導新人養護紫藤。跑得勤,觀察也更細致:長廊千米有余,為何中間一兩百米的一段花開得最好?不同品種在各地區的表現各異,有的耐熱性好、有的耐寒性強,這些寶貴發現與經驗都為后續種植提供了精確指引。
借鑒日本櫻花花期預報的做法,汪麟力薦東平森林公園將花期預報運用到紫藤長廊管理中。“每天報告花期的進展,讓游客預知紫藤花動態、從容規劃賞花行程,這一做法公園已堅持數年。”
探索新場景,讓紫藤走入千家萬戶
除了實地察看花情,汪麟也與全國各地的園藝工作者保持著密切聯系。忙季清晨5點起床后,他會逐一查閱各地發來的紫藤生長照片與信息,適時給予專業養護指導。
這些散布于全國2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的長穗紫藤苗木,都出自藤本藤苗圃基地。據統計,藤本藤輸出的紫藤苗木在全國栽種的廊道總長已達50公里,其中最長的一段紫藤長廊綿延3公里,位于山東淄博一處園地內。
“河南、長沙、山東、浙江等地都有我們的紫藤苗,這些地方的氣候不一樣,紫藤生長的情況也有差別。什么情況下花穗長到3厘米、什么情況下長到5厘米,我會根據他們匯報的情況記錄、觀察。”汪麟點開一名浙江園藝工作者發來的圖片和視頻說,對方的紫藤種在山區地勢較高處,近期溫暖干燥,建議花開前每天澆水。并且,最好的澆水時間是早上5點或者一天中的高溫到來前,紫藤植株充分吸收水分后不僅耐熱耐曬,花期也可以適當延長。若晚間澆水,經暴曬后的水溫過高,不利于植物生長。
佳馨小區內的嫁接紫藤花穗密集,長勢良好。 李寶花 攝
之所以對這些細節孜孜不倦地探究,除了汪麟對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外,也源于紫藤本身也是一種經濟作物。“很多種植紫藤的主體是公園、景點,讓花開得更漂亮、花期更長,最好能覆蓋‘五一’假期,增加這些種植基地的經濟效益,是我這幾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傳承藤本先生紫藤長廊打造技藝的基礎上,汪麟大膽創新,探索更多紫藤種植與應用場景。考慮到紫藤長廊的投資較大,對于一些希望輕資產投入的點位或家庭紫藤愛好者,他會建議嘗試紫藤盆景、樹狀紫藤或紫藤綠籬,一樣可以感受到紫藤的美麗。
教授養護真經,代代相傳
年近古稀的汪麟,依然堅守在紫藤養護前沿。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親歷紫藤綻放帶來的美麗和喜悅。為此,他不僅繼續在全國范圍推廣紫藤種植技術,還積極培養學生接力傳承。
“我收學生有兩個條件,一是能吃苦、踏實肯干,二是要比我小20歲以上,年齡有梯度了,技術才能一代代傳下去。”汪麟說,經過數年的努力,他在全國已有了十二名學生。每到忙季,他可以對一些基地的技術指導要求就近“調兵遣將”,也很享受各地的學生們請他去驗收紫藤成果的時刻,“很忙,但是很快樂!”
汪麟不認同俗諺里說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只要學生肯學,他就傾囊相授。他說:“師傅也要不斷學習,怎么會餓死呢?”早年學藝時,汪麟曾在每年的四個季節都要去藤本先生家分別住上一周,現在他也每年都會去看望老師。去年,他還和藤本先生一起去日本兵庫縣參觀了當地的千年紫藤,并與紫藤養護者交流園藝技術。在他的辦公室,藤本先生手書的“精益求精 成藤之美”匾額一眼可見。
去年11月,汪麟和92歲的藤本先生在千年紫藤樹旁留影。 受訪者供圖
紫藤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日本,紫藤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紫藤栽培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因《源氏物語》的文學隱喻,及修長的花序和高雅的花色,紫藤在日本被譽為“藤中貴族”。在國內,紫藤文化也逐漸興起。汪麟希望通過紫藤產業的發展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提升紫藤產業的文化價值。
“我們已經與日本多位紫藤專家建立了合作關系,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和文化活動。”汪麟說,日本的川原田老師是日本長穗花紫藤和繡球花的權威人士,之前已邀請他來中國進行過技術指導和文化交流,今年六月份還會再來。
不僅如此,汪麟心底還有一個心愿——期待國內能誕生一家紫藤博物館,全方位展示紫藤的歷史、文化和種植技術,讓更多人通過這扇窗口了解紫藤、喜愛紫藤,推動紫藤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原標題:《從上海嘉定走出,長穗紫藤延展出“浪漫產業鏈”》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