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這么吹牛的,若想弄清這個問題的真偽,其實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搞明白日本關東軍在“江橋抗戰”中究竟傷亡多少人就可以了。關于這個數字,網上的文章可謂是百花齊放,從幾千人到上萬人不等,總之好像鬼子都是泥捏的,打起來砍瓜切菜一般看起來挺解氣。
實際上,在14天的江橋抗戰中,抗日英雄馬占山在戰役前幾天打得都是張海鵬的偽軍。想想都可恨,張海鵬的“洮南鎮守使”還是張家給封的官,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所以戰役最初幾天,其實是東北軍之間的“內戰”,一個鬼子都沒打死。直到張海鵬的偽軍確實慫了,而且在戰場上毫無進展,關東軍才赤膊上陣。
日本人最初也沒把馬占山的部隊放在眼里,只派出一個2000多人的步騎混合支隊,配合偽軍繼續進攻,結果遭到迎頭痛擊,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這才下令大舉增兵,其第二師團主力上來了。日本人鬼精鬼精的,選擇此時投入作戰,一方面是馬占山的部隊在之前的戰斗中,人員和彈藥有相當的消耗,又得不到任何必要的增援,已經漸呈疲態。另一方面,日本人終于也摸清了蘇聯的不介入態度,才敢放心大膽全面入侵黑龍江省。
一、先說數字。
《東北抗日聯軍史》下冊的第1045頁中,言及“東北抗日武裝消滅敵人的數字難以準確統計,僅就日本陸軍省于1936年3月18日所公布,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至1935年末,日本關東軍戰死達4200人”。另外一個比較流行的數據,是從1931年9月18日至1935年7月,關東軍戰死2891人、戰傷6694人、合計9585人。
日本人確實有瞞報傷亡的習慣,所以不妨取個中間值,就按從1931年到1935年間,關東軍的死鬼數量大約在4000人左右(戰傷、累傷不計)來計算。但是必須注意,這可是包含了戰況比較激烈的“長城抗戰”(日軍傷亡2600余人),因此在1931年的最后幾個月里,關東軍戰死的數量不可能超過2000人(要分清楚傷亡和戰死的區別)。
而上限2000個的死鬼數字,那是發生在東北全境的,東北軍雖然在遼寧和吉林未作積極抵抗,但是各地的抗日義勇軍紛紛殺鬼子,攏一起怎么也得有千八百人的戰果吧?所以筆者比較相信關于江橋抗戰的這一組數據:
“馬占山(原黑河警備司令,后被張學良任命為黑省代主席)率部給進犯日軍以迎頭痛擊,日軍死傷1181人,其中傷亡將校級軍官(尉官以上)12人;東北軍傷亡1100余人,其中犧牲600余人”。如果讀透了抗日戰爭史,了解中日兩軍的戰斗力差距,當知這個傷亡對比已經非常可觀了:日軍在“九一八事變”中僅僅死了20余人!
這跟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在戰后的評價是吻合的,這廝承認日軍遭遇頑強抵抗“損失千余人”。
二、再說番號。
戰至1931年11月17日,日軍第二師團及配屬部隊,在江橋前線的全部戰斗序列是:步兵第16聯隊全部、第4聯隊全部、第29聯隊大部、第28聯隊一部、騎兵第2聯隊、野炮兵第2聯隊,工兵第2中隊、野戰炮兵第26聯隊第3大隊、臨時野戰重炮兵大隊,總兵力接近30000人。
上述總計出現七個聯隊的番號,合算為大約五個步兵聯隊,可以視為一個加強版的四單位常備師團,所以其步兵聯隊已經基本達到了戰時滿編狀態,至少在3500人以上。如果東北軍在整個江橋抗戰中的某一次戰斗,就干掉日軍半個聯隊,那就是消滅了至少1800名鬼子,而我們前面討論過,日軍整個戰役才損失1100余人,那你還覺得這個戰果靠譜嗎?
打了14天干掉1100多鬼子,然后在一天之內就消滅半個聯隊1800余人,這不胡說嘛!
三、軍事常識。
關于《東方戰場》里面這個戰斗橋段,還是比較有印象的,張學良給馬占山送來兩車物資和120挺捷克式輕機槍,然后馬占山命令將其全部裝備給一個機槍連。這是第一個常識性錯誤,輕機槍無論如何不能當沖鋒槍使用,作戰中至少也是兩個人的機槍小組,有正副射手,還需要考慮彈藥的巨大消耗和戰場掩護問題,不可能一個連人手一挺輕機槍。
通常情況下,一個重機槍連100多號人,至多配備8到12挺重機槍(中國軍隊通常是6挺),如果全部裝備輕機槍,理論上也不能超過20挺,否則就違反軍事常識了,副射手、彈藥手、軍官、步槍兵都得有吧?100多人的一個連抱著120挺輕機槍上戰場,也就中國的抗日神劇導演能琢磨出來。
好了,東北軍100多人抱著100多挺機槍,隱蔽在一個干涸的河岸一側,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從另外一側上來了,號稱訓練有素的日本關東軍,一不派斥侯偵察、二不在河堤上架設重武器作為戰場掩護、三不留預備隊,一股腦端著三八槍沖下河床,這還是二戰日本軍隊嗎?這完全是土匪的戰斗素養,所以說,這是第二個有違軍事常識的地方。
隨后東北軍官兵一躍而起,抱著機槍狂掃,還可以邊打邊玩單手換彈匣的絕活,毫無地方可以隱蔽的日軍一片片倒下,嗯,干掉半個聯隊小意思了。可是要知道,ZB26式輕機槍凈重量就是21斤,如果單手可以輕松換彈匣,還用副射手干嘛呢?而且輕機槍抱著射擊本來就精度大打折扣,因此,這是在抗日戰場上絕無可能出現的情況。
最搞笑的是,這個橋段被各種視頻網站反復摘抄播放,讓許多網友大呼過癮解氣,其實很丟人吶。
四、真實情況。
那么這個假的戰斗場面是怎么以訛傳訛出來的呢?在江橋抗戰的歷史文獻中,有如下的記錄:馬占山下令,由徐寶珍率衛隊團及配屬的炮兵一個營,工兵及輜重各一個連,共2000余人進駐江橋北端陣地,構筑戰斗工事,在橋南端布設地雷場,并把庫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輕機槍裝備給第一線作戰部隊。
看見了吧,是把100多挺捷克式,特別加強給了一線作戰部隊的2000余人,以加強其防御火力,除去炮兵之外,大約是十幾個戰斗連隊總計獲得100挺輕機槍,平均每個連加強了10挺左右,這才是靠譜的數字。尤其是在陣地防御中,輕機槍只需固定好位置,看見鬼子摟火就可以了,無需端起來狂掃或者單手換彈匣。
抗日戰場上那是非常殘酷的,中國軍隊的輕武器雖然不怎么吃虧,但是日軍的飛機、榴炮、山炮、步兵炮、迫擊炮甚至擲彈筒,那都是我方機槍陣地的“天敵”,基本上機槍火力一暴露,就會立即遭到日軍的反制。在此之前,日軍也絕不會用人海戰術來“測試”我方火力,所以輕重機槍對日軍的殺傷,其實援沒有想象的那么多那么大。
綜上所述,這個電視橋段和以訛傳訛的故事,很明顯是虛假的,根本沒有一絲可能。至于影視劇所展現出來的抗日戰場景象,九成九也不符合歷史,他就那么一演,你就那么一看,過過癮就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