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在廣東的同一個場合
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廣東電視門戶正式上線
二是
明確中小學人工智能課時
加強培育師生人工智能素養
在省級層面構建師生AI素養框架
實屬全國首創
廣東為何搶先布局AI教育?
這堂課,何以關乎未來?
01
先行先試
2024年11月,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
廣東先行先試,率先發布“2+1”方案——“2素養1綱要”:《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和《廣東省中小學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以及《廣東省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這是對教育強省建設的前瞻布局,更是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工程”。
針對中小學校人工智能教育,方案提出了細致要求。
原則上,小學1~4年級每學年不少于6課時,小學5~6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初中7~8年級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高中階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國家課程實施基礎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兩周一課時。
課程學的是什么?
“素養”是核心。“AI教育不是‘編程課’或‘工具操作課’。”暨南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子韜說,《學生素養框架》涵蓋“人智觀念、知識技能、智能思維、倫理責任”四大維度,覆蓋從技術認知到倫理責任的完整素養鏈。
此舉將有助于提升全體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而非單一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
不局限于學生,方案也覆蓋到了教師群體。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進展,為教育帶來了“快進鍵”效應,亟須教師具備扎實的人工智能素養,既懂技術應用,又深諳教育規律。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如鵬表示,推出《教師素養框架》,正是為了彌補當前教師隊伍AI能力的不足。
只有筑牢教師AI基底,才能夯實學生AI素養基礎,進一步培養未來“人工智能+”的復合型人才。
02
補齊短板
為何要搶先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AI教育?
廣東有需求、有實力,更有底氣。
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廣東在校生和學校基數大,對高質量、體系化、多類型的數字教育資源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作為制造業第一大省,廣東中小學新型基礎設施完備,擁有全國領先的5G、云計算、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和眾多信息技術頭部企業,具備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直以來,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是廣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尤其在教育數字化、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粵東粵西粵北及偏遠鄉村地區還存在專業師資短缺、設備系統陳舊、課程資源匱乏等情況。
3月18日,廣東發布推進建設教育強省的最新方案,明確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強省,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并重點強調要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今天“上線”的兩件大事,齊齊瞄準補短板——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通過電視信號傳輸名師課程,將巧妙化解偏遠鄉村網絡基礎設施薄弱難題。
“2+1”方案的發布,則為粵東粵西粵北及偏遠鄉村地區提供“AI教育指南”,推動優質課程和資源向這些地區傾斜,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
全方位布局中,還蘊含著深謀遠慮。
在人工智能重構全球教育生態的當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正著力構建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人工智能素養培育鏈條。
在中小學階段植入AI教育基因,恰恰能夠持續打造“人才蓄水池”,為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提供“源頭活水”。
03
面向未來
AI教育的背后,是廣東蓬勃的人工智能產業。
《2024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1800億元,同比增長約18%。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國人工智能組織機構已達近190萬戶。其中,廣東地區以近28萬戶的規模領跑全國,占據全國總量的14.7%。
今年以來,廣東動作頻頻,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2月18日,廣東召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不久前,發布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我國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中小學階段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人工智能教育對中小學生具有深遠意義和價值,不僅關乎個人未來發展,也是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
今天出臺的這一系列AI教育舉措,正是落實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是“百萬英才匯南粵”的基礎工程,更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AI教育“組合拳”,讓學生成才得以有更多可能,也將為廣東發展厚積明日之才。
News
來源|南方+客戶端
編輯|蔡澤純
校對|裴玉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