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今天又捏我臉了。”當二年級孩子怯生生地說出這句話,家長群里炸開了鍋。可奇怪的是,沒有聲討,沒有追問,只有一片死寂。直到有人偷偷在群里發了三個字:“忍忍吧”,快速撤回。
這場沉默的背后,藏著一位二十七八歲的班主任。她年輕漂亮,卻讓全班孩子服服帖帖:作業完不成?電話直接打給家長;上課走神?拎著衣領拖出教室;甚至當著全班的面捏孩子臉。有家長私下吐槽:“我閨女現在一提上學就發抖,晚上睡覺說夢話都是‘老師別罵我’。”可當面見了老師,照樣得賠笑臉。
評論區瞬間分成兩派。支持者搬出“嚴師出高徒”的古訓:“我們當年被老師打手心,現在不也挺好?”“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吃生活的苦!”有家長甚至說:“我閨女被管得服服帖帖,這是福氣!”反對者則說:“罰抄50遍課文是虐待,不是教育!”“孩子心理陰影面積,誰來負責?”
可吵得再兇,現實里家長們卻像被施了魔法。隔壁班孩子被罰抄課文手腫了,家長愣是沒敢吭聲;有家長想轉學,一打聽私立學校學費直接勸退;更有人冷笑:“你現在舉報老師,孩子被穿小鞋怎么辦?”這種集體沉默,像極了被戳破的氣球——明明鼓著氣,卻發不出聲。
老師真的錯了嗎?翻開評論區,有個老師網友說:“我也從不會這樣對孩子,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厭學,不能這樣。”這話像塊石頭,砸醒了很多人。可當“嚴師”變成“暴力”,當“立規矩”成了“立威”,教育的天平早已傾斜。
更扎心的是孩子。有家長說孩子寫作業各種推脫,一個小時才寫出兩個詞;有孩子三天兩頭被罵得狗血淋頭,見到班主任就苦大仇深。可當家長群里有人提議“跟老師溝通下”,回應的永遠是“別當出頭鳥”。這種恐懼像病毒,在家長之間蔓延。
有個家長私下吐槽:“我閨女現在一提上學就發抖,晚上睡覺說夢話都是‘老師別罵我’。”可說完又補了句:“但老師也是為孩子好,現在不管,以后社會會替我們管。”這話像把雙刃劍,既心疼孩子,又無奈妥協。
其實老師何嘗不是困獸?有老師留言:“我寧愿佛系,可學校要成績,家長要效果,最后只能逼自己當惡人。”這種惡性循環,把老師、家長、孩子都卷了進去。
可教育真該如此嗎?有家長提出:“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說‘孩子學多少是多少,不要逼他’。”可立刻有人反駁:“你試試?老師馬上對你家孩子‘放養’。”這種博弈,像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摔得鼻青臉腫,家長輸不起。
有個細節讓人深思:當有家長說“我燒高香都找不到這樣負責任的老師”,底下有人回懟:“你家孩子老師還會管嗎?早讓他自生自滅了。”這種“管與不管”的悖論,像把鎖,困住了所有人。
這位女老師責任心非常強,希望盡快給學生立規矩,讓二年級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家長也能看到這一點,盡管私下抱怨,還是采取配合的辦法,沒有去投訴。
但是,這位女老師的方法存在很大問題,行為過激,違反了教育規律,容易給小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恐懼。小學生喜歡老師,才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其立規矩的做法,涉嫌行為和語言暴力,適得其反,而且很容易因此受到嚴厲處罰。主要原因還是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儲備過少,急需有經驗的老師好好帶一下。
親其師才信其道,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在規則中自由成長,而不是在恐懼中被迫服從。畢竟,沒有孩子該是橡皮泥,任人捏成想要的形狀。他們該是樹苗,在陽光雨露中,長成自己該有的模樣。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