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阿里云的新財年啟動會上,創始人馬云以"科技向善"為核心發表戰略演講,首次提出"將世界帶入善良的高科技時代"的愿景,并強調科技發展應回歸人性本質。這場演講不僅為阿里云的未來戰略定調,更在全球AI技術狂飆突進的當下,為行業注入了一劑清醒劑。
馬云開宗明義指出,科技人員的使命“不是讓AI取代人類,而是讓AI更懂人類、更好地服務人類”。
他批判了當前行業過度追求“機器擬人化”的傾向,主張將AI定位為“人類能力的擴展器”——例如,通過機器處理海量數據輔助決策,或利用AI優化供應鏈實現降本增效。而這種理念在阿里云的實踐中已有雛形。
對于2030年AI或將替代全球4億崗位的預測,馬云提出“創造性破壞”理論:雖然部分崗位消失不可避免,但AI將釋放人類從事更高價值工作。他以阿里內部實踐舉例,設計師利用AI生成100個方案初稿后,人類專注于篩選優化,效率提升5倍的同時,創意質量反而提升。這種“人機協同”模式,正在重塑從電商運營到工業設計的全產業鏈。
馬云演講同步釋放了阿里云的戰略藍圖: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加碼AI和云計算基建,金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而這些投入重點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需求傾斜。
馬云的發言揭示了AI發展的范式轉變,行業競爭正從單純比拼算力規模,轉向技術落地的精細度。
更深層的啟示在于科技倫理的重構。馬云反復強調的“善良的高科技時代”,實質上在呼吁建立AI發展的“人文錨點”。
在ChatGPT掀起生成式AI熱潮兩年后,馬云的此番發聲恰逢其時。他不僅為阿里云錨定了“AI驅動”戰略方向,更在全球科技界普遍焦慮“替代論”的背景下,指明了人機共生的現實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