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詩路尋味?滬上雅集"新昌大佛龍井2025上海品鑒會上,"新昌優選"區域公用品牌戰略正式發布。這場融合唐宋茶韻與數字科技的文化盛宴,不僅展示了新昌茶產業的創新成果,更揭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全域優選:從"一杯茶"到"共富鏈"的躍遷
新昌縣副縣長王麗英在致辭中表示:"'新昌優選'是我們以國企市場化運作打造的縣域經濟新引擎,通過整合15.3萬畝生態茶園、18萬從業者的產業勢能,構建起覆蓋農業、文旅、文創的立體化品牌矩陣。"目前該品牌已形成以"大佛龍井"為核心,"天姥紅""天姥云霧"為兩翼的產業格局,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億元,其中龍井茶交易額達66億元,占據全國五分之一市場份額。
品牌嚴格實施"一品牌一基一溯"管理體系,通過《"新昌優選"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運行實施方案》建立全流程監管機制。從海拔350米的六大名山數字茶園,到"浙農碼""浙食鏈"雙碼溯源系統,實現從茶樹萌芽到茶杯的360°品質可視化。精品級"龍鱗茶"更以0.1%的嚴選率,成為高端茶飲市場的品質標桿。
科技賦新:數字茶園重構傳統產業
在占地8500公頃的生態數字茶園中,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土壤pH值等12項指標。通過AI算法建立的茶葉品質預測模型,使精品茶出品率提升37%。"我們正在將蘇軾筆下的'七碗茶'意境轉化為可量化的生產標準。"新昌縣公共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興龍介紹。此次上海糖煙酒茶商業行業協會、上海市茶香空間(浮生遇到你)、紹興市在滬青年人才聯誼會以及德勛號白茶(江蘇)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達成戰略合作,覆蓋電商、文旅、青年人才等多個領域。此舉標志著大佛龍井將以“茶+”模式加速產業升級,推動品牌從傳統飲品向新消費賽道延伸。
文化破圈:千年IP的當代演繹
品鑒會現場,白玉蘭獎得主李傳纓化身"數字陸羽",通過全息投影技術重現《茶經》制茶場景;上海越劇院名家楊婷娜將《新昌故事多》改編成茶韻版越劇;"滬語茶歌"與茶道儀式的創新融合,吸引年輕觀眾頻頻互動。上海交大余明陽教授指出:"'新昌優選'通過'茶+非遺+科技'的跨界方程式,讓區域公用品牌估值提升20%以上。"
未來藍圖:打造百億級茶產業生態圈
據規劃,新昌將進一步實施"精品茶工程",建設國家級數字茶業示范基地,延伸茶產業鏈。
"我們的打造大佛龍井精品茶系列,更要讓'新昌優選'成為鄉村振興的全國樣板。"王麗英透露,品牌講進一步整合優化資源,讓千年茶文化在數字時代持續煥新。
本次發布會吸引長三角多家渠道商現場洽談,達成意向訂單3000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