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至10日,全球糖尿病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盛會——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世界糖尿病大會在泰國曼谷盛大啟幕。作為全球糖尿病防治領域的頂級學術盛會,本屆大會以“塑造糖尿病的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65個國家的6800余名專家學者共襄盛舉。
會議首日便以一場聚焦東方智慧的中國專場拉開序幕。應IDF邀請,由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簡稱“肥胖分會”)等中國學者組織的"IDF Congress China Session: Diabetes in Asia"(世界糖尿病大會-中國論壇-亞洲糖尿病)以其鮮明的學術特色和創新視角,成為大會的一個亮點。
論壇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國際肥胖與代謝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主任委員,王友發教授與卡塔爾大學史祖民教授共同主持,以“中國方案·世界共享”為主題,聚焦糖尿病防控的“東方密碼”,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提供了創新性視角。這場跨越國界的學術對話,不僅彰顯了中國在慢性病防治領域的崛起姿態,更以“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藍本,為全球糖尿病防治注入了來自東方的加速度。
(王友發教授、史祖民教授主持會議)
此論壇聚焦中國以及亞洲糖尿病防控的前沿探索,匯聚了來自中國的六位權威專家報告。西安交通大學王友發教授領銜主講,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王麗敏研究員、青海大學醫學院彭雯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俊清教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楊菊紅教授圍繞肥胖代謝性疾病疾病負擔、危險因素、未來趨勢、數字化管理模式、臨床治療、基層診療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度剖析。香港中文大學馬青雲(Ronald Ma)教授則以東亞精準醫學視角,系統闡述了糖尿病異質性分層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這場跨越學科學術交流既展現了中國學者在慢病防控領域的創新實踐,更以數據驅動的循證方案為全球糖尿病防治提供了可借鑒的“東方范式”。
部分與會專家合影
(從左到右依次為:楊菊紅教授、馬青雲教授、史祖民教授、張俊清教授、王友發教授、崔巍教授、王麗敏副主任、彭雯教授、李昂副教授)
在論壇開始,王友發教授特別緬懷了IDF前任主席Akhtar Hussain教授,指出此論壇是Hussain教授生前支持組織的,并回顧了其國際合作團隊包括史祖民教授等與Hussain教授的多年密切合作及Hussain教授對中國及亞洲的高度關注。Hussain教授致力于推動全球健康公平,特別是在縮小發展中國家健康差距、改善弱勢地區醫療條件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這一理念和身體力行深深影響著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的工作方向,激勵著領域內同仁繼續為全球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事業貢獻力量。
PART. 0 1
以肥胖防控為抓手,全民行動加速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
王友發教授以《中國肥胖癥及相關慢性病的疾病負擔及干預措施》為題進行報告,指出,中國目前面臨嚴重的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負擔,呈現出“一高三低”的特征,即相關疾病的患病率高,但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普遍較低。同時,很多相關危險因素呈現惡化趨勢。中國需要采取刻不容緩的有力措施,應對這些挑戰,也在加大力度,開展全社會的健康行動。肥胖防控是慢性病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未來可期,將為全球應對肥胖等代謝疾病的嚴峻挑戰貢獻中國模式和力量。
2021年6月,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發表了3篇配有中文版本的論文,強調了中國肥胖問題的嚴重性,并呼吁中國采取緊急行動。“健康中國 2030”國家戰略為全面開展肥胖防控工作提供了歷史機遇。2024年6月26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6個部門積極響應,聯合發布《“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以期通過全民行動來應對這一公共衛生挑戰。未來我國將繼續倡導全民參與,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危險因素控制,提升疾病篩查、知曉率和治療率。同時,強調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和全社會參與的重要性。通過創新思維和探索,建立適合國情的新模式,為實現全民健康目標奠定基礎。
王友發教授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2
聚焦糖尿病挑戰,綜合防治政策推動慢性病防控體系完善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王麗敏副主任帶來了題為《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相關管理措施及風險因素的趨勢分析》的報告,她全面介紹了中國糖尿病的疾病負擔,指出,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與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的疾病負擔不斷加重。主要非傳染性疾病(NCDs)的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仍呈持續上升以及居高不下的態勢,給慢性病的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臨諸多嚴峻難題。
為應對這一復雜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已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慢性病的衛生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展望未來,仍需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及監測評估機制,為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學可靠的依據。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慢性病防控的效果,也為改善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王麗敏副主任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3
剖析中國及亞太地區慢性病流行特點,呼吁采取行動消除健康不均衡,推行三早干預
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秘書長、青海省營養學會理事長、青海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主任彭雯教授在題為《中國及西太平洋地區肥胖及相關非傳染性疾病的差異》的報告中指出,區域內肥胖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存在巨大的地區和人群間差異,這是由于復雜的個體和社會因素導致。2023-2024年間,肥胖分會組織國內外30余位專家在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子刊發表了4篇論文,系統研究了西太區慢性病問題和防控措施;也發表了重要論文,聚焦中國慢性病防控工作。
中國的肥胖率呈現,北方高于南方,東北高于西部,近年來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及農村地區增速顯著的特點。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營養轉型、不良行為習慣以及文化社會規范等因素是重要驅動因素。彭教授呼吁落實“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三早干預、深化衛生服務體系改革以及推動系統性變革,構建健康支持性環境,尤其要大力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人群的健康保健。
彭雯教授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4
探索數字化與智能化管理模式,助力糖尿病管理邁向新高度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張俊清教授分享題為《數字時代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數字化與智能化糖尿病共享護理管理北京模式》報告。她闡述國內外當前糖尿病患病和管理的嚴峻形勢、國內糖尿病管理相關政策及分級診療要求,提出因地適宜的疾病綜合控制需要充分考慮規范診療、疾病的行為管理、區域聯動機制、基層賦能等多方面要求,并考慮充分利用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管理中的價值。
她介紹了其團隊2016年首創的“互聯網+”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的創建理念、管理模式、循證支持和目前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推廣。院內面對面管理中,患者需每季度到醫院復診,由共同照護多學科團隊進行標準化的并發癥篩查與診療路徑,為患者提供全面精準個性化的糖尿病相關的醫療和生活方式治療,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自我管理方案及智慧醫療支持服務。此共同照護模式已經推廣到全國14個省市240多家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參與該模式的醫療機構均可實現70%以上的規范管理率。這種創新的院內外閉環式全流程的糖尿病管理模式,為提升基層糖尿病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我國分級診療制度的有效落實,提高家庭醫生簽約率,改善患者管理效果和滿意度,推動我國糖尿病管理水平整體提升等樹立了典范。
張俊清教授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5
創新糖尿病防控路徑,智能化賦能糖尿病防治干預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楊菊紅教授發表了題為《中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與治療實踐》的報告,介紹了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緊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頂層設計,強調糖尿病作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領域,需從政策、技術和社會多維度協同推進。作為國家層面的指導方針,健康中國行動明確了糖尿病防治的關鍵舉措,包括早期篩查、規范化治療、并發癥管理以及全民健康教育等,為構建全國性糖尿病預防與照護綜合體系提供了政策支撐和技術路徑。
她指出,在具體實踐中,糖尿病防治行動需要多部門聯動,包括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科研機構以及患者自身。通過推廣智能化血糖監測、遠程醫療和健康教育平臺,患者能夠更便捷地獲取醫療服務,同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針對糖尿病并發癥的早期干預和規范化治療也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她還分享了其團隊參與的全國性糖尿病預防與照護綜合體系,能夠幫助患者實現更好的疾病管控,邁向更健康的未來。
楊菊紅教授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6
重塑糖尿病個體化、精準管理,開啟全生命周期防控
香港中文大學馬青雲(Ronald Ma)教授在題為《東亞地區的糖尿病預防與治療——新興趨勢與未來方向》的報告中指出,糖尿病作為一種復雜的代謝性疾病,其內部存在顯著的“隱藏異質性”,這一特征在“早發2型糖尿病”群體中尤為突出。通過整合臨床特征、遺傳標記或其他生物標志物,可以精準界定治療反應,進而實現個體化治療。當前,糖尿病的管理不再是“一刀切”,而是逐漸向個體化實施轉變,充分考慮到每位患者的獨特情況和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整合多維度信息的糖尿病精準醫療模式正在興起,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還強調,糖尿病的預防措施需貫穿疾病發生發展的生命全程,這種全方位的管理策略將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并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
馬青雲(Ronald Ma)教授2025IDF大會報告
PART. 0 7
大會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特別展臺活動:中國肥胖防控的科研創新與國際協作實踐
在4月9日上午的IDF展臺特別專場活動中,首先,IDF培訓項目部主管薛麗娜女士介紹了IDF和中國的合作及對未來更多合作的期許。其后,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委陳莉明教授介紹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歷史、宗旨、分會委員的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成就,以及與IDF的合作。
最后,王友發教授介紹了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簡稱“肥胖分會”)與的部分工作,包括自2022年以來與IDF、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肥胖聯盟(WOF)等的密切合作。他指出,肥胖分會始終秉持“研究、培訓、合作、服務社會”的使命,通過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和健康科普等多維度工作,為中國肥胖防控政策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智庫支持。在科研合作方面,肥胖分會成員主持了眾多國家級和國際重大研究項目,包括2024年獲批中國科技創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專項“運動干預模式和肥胖防控臨床研究”(2024-2028年),在JAMA、Lancet、BMJ等頂級期刊發表重要成果。與眾多國際合作伙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全球頂尖院校密切合作。
自2017年起,王教授領導的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團隊,與國內外眾多機構廣泛合作,連續舉辦五屆“一帶一路”全球健康國際研討會;自2022年每年領導舉辦“世界肥胖日-中國在行動”系列活動。2025年“世界肥胖日”10方面系列行動更是創下矚目成果。高峰論壇吸引75萬人在線參與;線上肥胖防治培訓會72萬人參加;與世界肥胖聯盟合作,同步發布《世界肥胖報告》中文版;并通過其他活動(包括指南制定、科普創作、社區服務等)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起多方參與的肥胖防控新格局,顯著提升了公眾健康素養和基層防控能力。這些系統性工作不僅彰顯了中國在肥胖防控領域的科研創新能力,更展現了通過多部門協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公共衛生實踐的“中國模式”。
2025IDF展臺王友發教授報告
王教授也特別緬懷了IDF前任主席Akhtar Hussain教授,回顧了與Hussain教授的合作歷程。報告結束后,部分肥胖分會團隊成員與IDF培訓部薛麗娜女士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高度評價了既往合作,商談了未來擴大合作的工作計劃,展現了IDF與肥胖分會攜手應對全球健康挑戰的共同決心,將共同為推動全球糖尿病防控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IDF展臺特別活動合影
(右一為薛麗娜女士)
結 語
在2025世界糖尿病大會中國會場的精彩分享與深入探討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在糖尿病防控領域的積極探索與成就。從破解肥胖與糖尿病困局的全民行動,到聚焦糖尿病現狀的綜合防治政策;從剖析中國肥胖疾病負擔及流行特點,到探索數字化與智能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創新實踐;從創新糖尿病防控路徑的多維度協同推進,到重塑糖尿病個體化、精準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防控理念;從展臺活動中展現的科研創新與國際協作實踐,到傳承國際友誼、深化全球合作的共識,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們密切合作。
這些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不僅為我國糖尿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與借鑒,更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未來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下,我國通過政府、醫療機構、科研人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糖尿病這一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將得到有效應對,全民健康的目標也必將加速實現。讓我們攜手共進,在健康中國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共創美好未來!
本文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