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眉頭緊鎖、面露難色地看著我,想說的話卡在喉中未能說出口,這是我推薦他喝了第一口 Lambic(下稱蘭比克)之后的表情。
在此之前我詢問過他能不能接受酸的啤酒,這個口味會比較獨特,但在他給予反饋之后我才意識到,味覺的感受還是過于私人化了,尤其是酸。不過也再次對應那句話: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image:belgiansmaak.com
事實上,嗜酸這一習性并非后天培養,而是天生基因中就存在的定數。但對于蘭比克來說,卻是一種后天習得的口味,并且我相信 90% 的人初次嘗試都會五官全線崩塌,我可以描述一下這種獨特口味:馬廄、谷倉、舊皮革、霉味、奶酪味、果味、酸味。把這些風味全部放在一起,你就會得到一杯蘭比克啤酒。用最近流行的話來說,它就是啤酒屆的“巴恩風”代表。
image:belgiansmaak.com
鐘情于蘭比克,不僅是喜歡它那難于言語的復雜與酸感過后的甘甜,更多是被它背后的歷史所折服。這種只產于比利時布魯塞爾西南部塞納河谷區域的啤酒,從 1556 年開始,配方就一直沒有改變過。這意味著當你喝到一口蘭比克,和四百多年前是相同的味道。
當下所有啤酒風格已基本定型,所有發酵過程也被精密控制,但蘭比克從誕生到現在都保持自然發酵。從煮沸麥汁到進入釀酒用的 Coolship(特殊釀酒容器)里,露天接種塞納河谷空氣中獨有的酵母和細菌,裝入木桶后野菌與時間便會開始施展魔法,成就最終的自然藝術。
與工業啤酒盡可能去除雜菌、雜味相反,蘭比克更愛好自然發酵帶來的“野味”,這對當地生態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image:feastmagazine.com
這種尊崇傳統、真正體現風土的古老啤酒類型,曾在二戰后一度瀕臨消失。美國大兵帶著可口可樂來到了歐洲,這種“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的飲料,改變了當地人的口味。后續幾代人都是喝可樂或其他甜味飲料長大的,因此對于酸味的傳統蘭比克來說造成了不小打擊。
有塞納河穿過比利時的蘭比克產區,被稱為 Pajottenland 地區,1900 年該地區至少有 300 家蘭比克酒廠。如今僅剩下 12 家,一家位于布魯塞爾城市,其余都在鄉下。
一幅 16 世紀畫作中農民從陶罐中倒出蘭比克,盡管這點存在爭議,但過去用陶壺裝啤酒卻是不爭事實。| image:zythophile.co.uk
到了九十年代,蘭比克的受歡迎程度下降到最低點,Brouwerij 3 Fonteinen(三泉)酒廠的創始人 Armand Debelder 牽頭成立了HORAL 協會(傳統蘭比克啤酒高級委員會),該地區僅存的幾家酒廠拋棄己見,為了共同目標作努力——保護蘭比克工藝。當談到選擇 Armand 作為首任主席時,Boon 酒廠的創始人 Frank Boon 坦言:只有他能說服所有人。
談及蘭比克,你永遠無法繞開的一個傳奇人物——Armand Debelder。| image:belgiansmaak.com
1993 年,Objectieve Bierproevers(客觀啤酒品鑒師)將年度獎杯頒發給比利時啤酒屆值得尊敬的人,獎杯僅頒發給僅存的正宗 Gueuze(下稱貴茲,一種用新舊蘭比克混合制成的啤酒)調配師,而 Armand 則是其中之一。這也讓他更加堅定釀造蘭比克、調配傳統貴茲的決心。
釀造比利時另一種傳統修道院啤酒只需要四星期,而貴茲則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一個好的調配師技藝的巔峰則是制作貴茲,即用至少陳釀一至三年的蘭比克啤酒混合在一起。每個調配師需要根據多年的經驗與感覺,決定調配后需要更多苦度、酸度、果香、復雜度、平衡度等,需要柔和還是野性。
貴茲的制作沒有捷徑、沒有確切參數,全憑時間與經驗,因此想要釀造出相同的風味幾乎不可能實現。準確來說,世界上沒有兩瓶完全相同口味的貴茲,即便它們是同一批次釀造,也會因為后續瓶內二次發酵而產生不同風味,這也造就了某些啤酒的稀缺性與不可復制性。
1998 年歐盟法規出臺,規定只有傳統釀造工藝(不加糖、不過濾、不消毒、并在瓶內二次發酵)釀造的蘭比克啤酒才能在標簽上加“Oude”字樣,因此老貴茲、老克里克等名稱才區分出現。| image:belgiansmaak.com
三泉的 Armand'4 四季系列就是這一代表,一次因事故而生的歷史最佳啤酒。2006 年因儲存室恒溫器失控,Armand 儲藏的近 25000 瓶啤酒在高溫中接連爆炸,一夜之間損失約 80000 瓶庫存,而他腦海中只有兩個字:破產。
幸運的是,身邊的親友和一些酒廠幫助 Armand 度過難關,他將剩余的氧化啤酒進行蒸餾,得到香氣十足的 Armand'Spirit 烈酒,這也是酒廠唯一一次釀造高度烈酒。并且 Armand 將橡木桶中自己釀造的蘭比克(原本打算用在未來的貴茲上)親自混合調配,推出特別的 Armand'4 四季系列,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發售,酒廠才得以繼續生存下來。
恒溫器失控事故與四季系列,而這四款產品在評分網站 Untappd 上占據比利時啤酒前十中四席。| image:3fonteinen.be / thinkingdrinkers.com
我始終相信,一款被歷史認可的酒款,風味是最基礎的體現,豐碑的建立更依靠背后的故事與精神的體現。堅持傳統的 Armand 與三泉,在后續因為部分成員為了商業利益而改變傳統工藝(將蘭比克變甜),選擇退出 HORAL 協會。我們也無法責備這些酒廠,為了經營下去,他們也需要餐桌上有食物、頭上有屋頂、身上有衣服。
而自始至終都與 HORAL 協會格格不入的獨苗——Cantillon,則作為布魯塞爾僅存的一家蘭比克酒廠獨自發光。
Cantillon 家族 | image:thestar.com
了解蘭比克的人都知道,評分榜單上常年被兩大寡頭霸占,一個是三泉,另一個則是 Cantillon。自 1900 年建立以來,Cantillon 在三十多年間都是沒有“釀造”過酒的,在最初的 37 年間都是采購其他生產商的麥芽汁來完成釀造、調配蘭比克和貴茲,直到后面才從麥芽汁開始釀造,這種生產模式至今在比利時還十分常見。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pan>
image:mattthelist.com
Cantillon 既是一家正常運作的酒廠,又是一座布魯塞爾 Gueuze 博物館。寬大的木門后面是磨損嚴重的木地板和吱吱作響的臺階,百年歷史的銅制設備在柔和的燈光下閃閃發光,一排排的酒桶在此陳釀魔法。掌管者 Jean-Pierre Van Roy 開放導游展覽最初只是為了拯救 Cantillon 酒廠,使其免于破產,而后他也逐漸意識到了保護和推廣這種釀造傳統的重要性。
酒廠的 Coolship 釀造設備甚至被列入「50 件了解布魯塞爾歷史的物品」,有幸參觀過酒廠的人都清楚,盡管它的啤酒很美味,但環境卻令人不堪。蜘蛛網懸掛在桶與桶之間,而桶塞上冒著粘稠的液體,并非是懶惰,而是釀酒師想要保持自然環境。這里的空氣和環境中擁有著 Cantillon 視為珍貴遺產的 24 種酵母細菌,甚至出現有游客趁機偷酵母回去進行擴培。
Cantillon 的 Coolship 與旁邊的壁畫,很巧妙地將 Logo 的小人形容成空氣中的野菌進入 Coolship 中。| image:beercity.com
除此之外,Cantillon 還與布魯塞爾市政府合作開展蘭比克啤酒陳釀項目,由市政府免費提供地下酒窖,而酒廠負責在 2031 年前將 60000-80000 瓶啤酒長期存放在這里。屆時,這里將成為蘭比克愛好者的天堂。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pan>
image:drinkbelgianbeer.com
在此之前,愛好者們每年都有一次共同享受 Cantillon 釀造的蘭比克啤酒的機會——Zwanze Day,這個自 2008 年以來的活動是全球精釀愛好者一年中最期待的啤酒活動之一。這項假日歡慶其實是 Jean 對于黑市的回應,在 2008 年首款 Zwanze 啤酒發售之后,單瓶的轉售價在美國能高達原價 50 倍。這也讓他產生不滿并且思考如何既能把啤酒賣出去,又能讓大家都有機會品嘗到。
image:goodbeerhunting.com
從此以后,Cantillon 每年推出一款 Zwanze 限定供全球 18 個國家 60 多家啤酒廠和酒吧,一同享受精釀屆的傳奇盛事,只出售現場倒飲的啤酒,不允許出售外帶。在這種背景之下,答案不在于 Zwanze 是什么,而在于代表著什么,它代表著蘭比克征服全球味蕾的過程。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pan>
image:goodbeerhunting.com
在這一進程中,除了三泉與 Cantillon 之外,仍然存在著很多大小酒廠在為之努力。無論是早期的 Girardin、Timmermans、De Cam 和 Hanssens,還是全球商業化的 Boon、Lindemans 等,還有更為極致神秘的 Bokke。其中有少數純粹者堅持用傳統方法釀造蘭比克,也有部分為了吸引大眾、增加銷量而將蘭比克變甜的酒廠,盡管會令傳統主義者產生不滿,但他們確實讓初學者降低了接觸蘭比克的門檻。
Bokke 可以生動詮釋那四個字:一瓶難求 | image:belgiansmaak.com / hopculture.com
Cantillon 酒廠的桶蓋上潦草地寫著這樣一句話:時間不會尊重沒有它而完成的事情。
蘭比克是過去、是現在、也是未來,古老的配方、當下的調配、與未來的潛力,時間會為其施展魔法。假若有下次,我仍然會推薦身邊的朋友去嘗試蘭比克,并非是想要整蠱朋友,而是希望通過“酸”這一非常規味覺去擴大味蕾感知范圍,哪怕它并不好喝,也將會是一次難忘的味蕾體驗。
飲酒需適量,享受的同時不宜過量飲酒
未成年人禁止飲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