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在汽車行業一場以“XX品牌之夜”命名的活動,主舞臺的空間與時間基本都會交給企業的一把手,來完成從戰略到產品的發布。但在4月10日的“上汽之夜”上,與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一同分享舞臺的,還有上汽集團底盤專家蘆勇、地平線余凱、火山引擎楊立偉,以及“圓桌沙龍”上的華為汪嚴旻、Momenta曹旭東、火山引擎譚待和OPPO智行章欣。
賈健旭說上汽要做中國第一個百年車企,而這或許就是這樣一家企業的自信與底氣。
在榮威·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汽之夜”的會場內,進入坐席的走廊一路向上,兩邊掛滿了上汽從70年前“上海內燃機配件制造公司”揭牌至今,所經歷的重要時刻。這里面既有上海牌轎車的批產,也有上海大眾桑塔納的下線,有10萬元賽歐開創的家轎時代,也有世界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的亮相,甚至你會有些驚訝,原來上汽與地平線的合作早在2017年就開始了。
就像上海這座城市一樣,上汽一路走來,兼收并蓄,海納百川,可以說是創新、開放、合作的“朋友圈”奠定了上汽成功的基礎。
其實站在2025年這個時間點,你會感慨這種開放與自信的珍貴。
國內市場是慘烈的“內卷”,表面上說著“在一起”的車企們,為了活下去也各懷心思;全球市場是關稅壁壘和貿易紛爭的涌現,“逆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
就像“上汽之夜”的命名并沒有加上智能、AI這些定語,而會場入口的背景墻也掛出了包括合資品牌在內的旗下所有品牌標志一樣,上汽的自信,不需要太多形容詞的修飾。
當然,這份自信也并非盲目,就像賈健旭所說,應對市場挑戰上汽準備了內家拳、外家拳和組合拳一樣,上汽的轉型與變革,是深謀遠慮的。
開放與創新,從未改變
上汽的成長,一路都伴隨著開放和創新。
上海大眾合資公司前身,上海轎車項目籌備組組長蔣濤曾談及合資公司的戰略目標:
1、上海應建成首個設施完備的現代化汽車工業基地;
2、不僅要建設一個生產能力較強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廠,而且要以高技術標準建設一系列的汽車零配件廠,以就地生產更多的零配件;
3、合資企業必須建成一個技術開發中心。為開發自有品牌,應逐步建設獨立的開發機構。
站在4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這些目標,不由感慨上汽在那個年代所具備的眼光、勇氣和決心。
固然,傳統合資模式發展到現在有其存在的問題,就像賈健旭此前曾說的,合資公司是“幼兒園”,而不是“婦產科醫院”。但當初的開放,為之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也是不可否認的,也讓上汽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黃埔軍?!?。
同樣,創新與突破的勇氣,不僅是榮威RX5這樣的首款互聯網汽車的探索,也有像邵景峰所代表的中國新生一代汽車設計師對于原創美學的追求。甚至像曾經的雙龍,以及如今的MG這些品牌的運營,上汽也為中國汽車出海與全球化發展趟了路、交了學費、攢了經驗。
如今,面對行業的變革與挑戰,甚至是轉型路上所遇到的問題,上汽也同樣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定力?!吧掀埂遍_場,王曉秋用不到10分鐘的演講,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何通過進階,讓用戶的每一段旅程都是安全、智慧和愉悅的美好出行體驗?”
上汽的答案就是開放和創新。
開放,是與大眾、通用等“老朋友”合作共創,推動技術共創2.0時代;與華為、Momenta、地平線、OPPO、字節跳動等跨界伙伴合作打造新生態,讓全球的先進技術可以加速落地。
這也是“外家拳”的內涵,即同行借鑒、跨行革命、借力打力。
創新,是在整車安全和用戶體驗兩個方面,實現技術的突破。上汽并沒有把“智能化”時刻掛在嘴邊,因為智能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依靠智能化實現更加優秀的安全保障和用車體驗才是目的。
在整車安全發展戰略方面,上汽提出了“三步走”,從“不怕撞”到“不會撞“再到“放心開”,構建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再到主被動融合的全方位防護安全體系。這其中也就包含了智能化的賦能:上汽全棧自研中央協調運動控制VMC和線控執行系統,可以實現對車輛運動軌跡的精準控制;面對未來到來的自動駕駛,研發新場景下的碰撞安全標準,比如針對零重力座椅在平躺狀態的碰撞安全應對,以及像座椅集成安全帶、全包覆式安全氣囊燈創新設計。
在用車體驗方面,上汽也將圍繞手機,打造“最懂你”的個性化智能汽車,把汽車做成“大號手機”。其中,基于上汽自研的銀河全棧座艙3.0,全面對接鴻蒙、安卓和IOS三大手機系統,可以滿足全場景的,與手機、手表、耳機、眼鏡等生態的深度融合。上汽還引入AI大模型,打造具備自學習、自演進能力的AI汽車,提升用戶的用車體驗。
這也是“內家拳”的一個體驗,聚合內力,五指握拳,打透打穿。上汽將自主品牌核心業務整合,使得資源集中、目標聚焦、效能最大化,也使得集團的技術可以更大規模應用、賦能。
造車,朋友越多越好
最近美國關稅的沸沸揚揚,其實也讓世界更加意識到了“朋友圈”的價值。事實上,經過過去數十年的產業鏈分工,汽車產業可以說是在全球化趨勢下受益最多的產業之一??鐕嚻罂梢栽谌蚍秶鷥葘ふ业阶顑灥馁Y源配置,新興產地可以貢獻更強的性價比,而原產地也可以代表純粹、傳承,而對于用戶來說,意味著豐富且具有性價比的產品選擇。
這背后,也離不開供應鏈與合作伙伴的支持。
如果說小米SU7上市發布會時,臺下坐著的魏建軍、李斌、李想和何小鵬更像是一種“情感層面”的雷軍的朋友圈。那么在“上汽之夜”,坐在王曉秋和賈健旭身邊的,是來自通用、大眾、奧迪、華為、地平線、Momenta、字節跳動、OPPO、博世、大陸的高管們,也許他們并非是為上汽造車提了些什么“個人化”的建議,但他們卻是當下足以左右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重量級企業。
這或許是更具價值的朋友圈。
我們以當下最受關注的智駕領域為例。坊間戲稱“地大華魔”智駕四大頭部企業,都是上汽的合作伙伴:
上汽是地平線第一大機構股東,上汽與地平線已基于征程全家族計算方案達成全方位量產合作,上汽集團旗下榮威、MG等品牌的多款主力車型將采用地平線征程6E打造智駕方案,并將于2025年內正式落地,未來還將基于征程6系列拓展至全場景智駕合作。
大疆,也就是現在的卓馭科技的智駕產品,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眾等多款產品上也已實現量產上車。
今年2月21日,上汽與華為簽署深度合作協議,在產品定義、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和銷售服務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而傳聞中的“尚界”品牌也很快就要到來。
上汽也同樣是Momenta的第一大外部股東,雙方也在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攜手打造自動駕駛“中國方案”,而在量產產品上,上汽與奧迪合作的AUDI產品也會采用Momenta方案。
此外,OPPO在稍早前也與上汽深化合作關系,OPPO車機互融產品將覆蓋上汽集團MG名爵、榮威等自主品牌,以及上汽大眾、上汽奧迪等合資品牌;雙方智能終端的合作從OPPO手機拓展至loT生態產品,同時合作區域也將從中國市場逐步拓展到全球市場。
其實除去這些引人關注的合作,上汽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也建立起了自主掌控的產業鏈體系。
賈健旭此前工作的延鋒,就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內飾系統供應商,在智能座艙時代,其擁有全棧式集成開發能力,前瞻性技術矩陣以及生態化發展格局,不僅可以為上汽提供技術底座,其產品也已經覆蓋90%全球主流車企。
安吉物流則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物流公司,年運輸能力達到1000萬臺,業務覆蓋國內近600個城市和海外100多個國家。其下屬的海通碼頭,是全球最大的滾裝船碼頭之一,2024年全年的吞吐量達到350萬輛。此外,安吉物流也擁有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上汽安吉申誠號”已成功首航。
在出行服務領域,享道出行完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城市群的規模化運營,基于享道平臺的Robotaxi作為國內首個車企背景的L4自動駕駛運營平臺,行駛總里程超140萬公里,訂單超26萬單。
大公司視點
王曉秋說:“從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機到新時代的移動智能大終端,上海灘的傳奇永不落幕。面向未來,我們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擁抱變革,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合作共進,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產品?!?/p>
這其實汽車行業在變革時代如何面對挑戰的一個“標準答案”——直面、開放、回歸產品。
過去很長時間里,“上汽”這個名詞的出現大多伴隨著大眾、通用這些合資品牌,或是在智己的車尾標,相比于旗下各個品牌,上汽更多扮演了幕后角色。
但時代變了。
一方面,競爭與變革要求企業要整合資源,戰略聚焦,實現更好的規?;l展和商業可持續;另一方面,就像喊出“買車選上汽”這樣的口號一樣,集團的技術、品牌能力需要讓市場認知,從而賦能旗下品牌,實現“1+1>2”的結果。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p>
這是上汽面對挑戰,給出的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