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史漢玉
賀蘭山從軍故事(五)
1977年在師教導隊參加信安部軍事集訓合影,前排右一為史漢玉
(五)抱“被”鼠竄
入夜,賀蘭山靜謐無比,戰(zhàn)友們已入夢鄉(xiāng)。突然,我感覺想拉肚子,便披衣起身、悄悄溜出地窩子。這里既沒有野狼狡兔,也沒有山鳥驚鴻,所以不必擔驚受怕。今夜天氣出奇的好,竟然沒有一絲風,這在賀蘭山實屬罕見。天是那樣的高、那樣的藍,懸掛的星星,就像盤中的水晶粒粒分明。星星眨巴眨巴眼睛,似乎在努力探尋著山中的奧秘;被驚擾一天的群山曠野,此時很是安靜、似乎沉沉入睡。
夜景雖然比白天更美,但我顧不上欣賞。解除了負擔后,我急忙返回,鉆進被窩繼續(xù)呼呼大睡。
清晨5點左右,正是人深度睡眠的時刻。“嘟嘟嘟嘟,嘟嘟嘟嘟……”一陣陣急促的哨音突然響起。它劃破了夜空,驚動了星星;它傳向四方,驚擾了山野。睡夢中的新兵被班長一把推醒:“緊急集合,緊急集合!”不知誰突然把燈打開,班長厲聲命令:“不準開燈,把燈拉滅!5分鐘時間穿好衣服、打好被包,快速到門前集合!”于是,大家在黑暗中小心摸索、在慌亂中緊張操作。由于我在通鋪的“地盤”被兩邊鄰居“強行霸占”,被子伸展不開,只得匆匆忙忙卷了卷,然后用被包繩一纏、背包帶一穿,背起就跑。
聽過緊急集合的課,但那只是理論,實際訓練這還是第一次。我緊張、慌亂,大腦一片空白,只是憑直覺機械性運動。我知道被包打得肯定不合格,心中不斷祈禱:“老天保佑,千萬不要出丑……”我心慌意亂,跟著大部隊跑了一段路,突然感覺屁股后面有條尾巴甩來甩去。用手一摸,糟糕!被包散架了,半截被子從被包繩中逃脫出來。想重新打好,肯定來不及了。無奈,我只好先把包繩、包帶緊了緊,又把散架的半截被子從后邊扯到胸前,兩手抱著繼續(xù)前行。管他什么形象、什么對錯,只管拼命跑,生怕落后太遠掉隊。盡管是寒冷的冬天,但身上熱氣蒸騰、臉上汗水直冒。好在只是5公里小拉練,拖拖拉拉、別別扭扭,總算跑完全程。
返回駐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個個都是狼狽樣兒,只是氣喘吁吁笑不出來。稍事休息,大個兒鄰居便對我開炮:“到底是有文化的人,連成語都能改了。人家明明是‘抱頭鼠竄’。你可好,生生給改成‘抱被鼠竄了’。哈哈哈哈……”我也不甘示弱回懟:“別光看我,看看你自己!左腳穿右腳的鞋,右腳穿左腳的鞋。人家是狗皮襪子沒反正,你這是膠皮軍鞋無左右,這創(chuàng)造性也不差嘛。”“咳,別提了,我的腳都磨破了!”“你最好去后勤部門當兵,然后專門發(fā)明一種左右不分的軍用鞋,穿起來豈不是更方便?說不定,總后還能給你個發(fā)明大獎呢!”這時,小李突然扯起小張的上衣喊道:“大家快來看呀,這第四個紐扣塞在第三個扣眼里,這是算吊帶呢?還是算吊蛋呢?”小張臉色微紅,邊糾正邊反駁道:“別說我的上衣,看看你的褲子是咋回事?路上我就發(fā)現(xiàn)你褲子后面開了個口子,還以為你屁股太大把褲子撐破了。沒想到,你是前后穿顛倒了。你把褲縫穿在后面是何用意?”“還用你說?我穿上褲子就發(fā)現(xiàn)了。那不是時間太緊張了嗎,我只好就將錯就錯了,只是把褲帶扣從后邊拉到了前邊,你們看!”說著,他撩起上衣。大家一看還真是的,半截褲帶都與褲子脫節(jié)了。其他人的問題也不少,帽子戴反的、腰帶沒扎的、扣子沒扣完的、襪子穿了一只的、秋褲穿了一條腿的、被包繩橫豎不分的、被子纏成繡球的,真可謂洋相百出、花樣繁多。
1974年,史漢玉在賀蘭山六十團營區(qū)附近騎馬挎槍照
緊急集合是從實戰(zhàn)需要出發(fā),鍛煉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以確保在任何緊急情況下都能迅速集中應對突發(fā)事件。緊急集合是新兵必訓課目之一,一般常在夜間進行,同時進行5公里或10公里小拉練。除了自身著裝整齊,還要求將被褥折疊成方塊,用被包繩兩縱三橫捆扎牢固插入背包帶,并在外層面再插入一雙解放鞋。同時,右肩左挎水壺、左肩右背挎包,然后扎好腰帶。如果要求全副武裝,還須攜帶槍支、彈藥、糧食、行軍鍋。
因這次是新兵第一次訓練,按最低標準僅僅是打被包,沒有要求全副武裝。在夜間盲黑狀態(tài)下、在僅僅5分鐘的緊張時間內,以最快速度按照規(guī)范要求穿好衣服、打好被包、攜帶好隨身必備物品的全過程操作;那種短促緊張的專用號音、哨聲所帶來的獨特神秘氛圍及恐慌心理,對于戰(zhàn)士的反應能力、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種挑戰(zhàn)與考驗;未經(jīng)嚴格訓練,確實難以做好。
口說千遍,不如實練一遍。這次緊急集合小演練,確實暴露出來不少的問題。新兵班針對問題反復訓練,并作出了幾項嚴格規(guī)定。如睡覺時,上衣和褲子必須嚴格按上下順序放在被子上面;提前系好鞋帶,達到松緊適度;兩只鞋并攏,鞋頭朝前擺放,確保起床后能一腳順蹬走跑;以枕頭為中心,背包繩放左邊、背包帶放右邊、腰帶放枕頭前;疊被子時,不得占據(jù)鄰鋪位置;等等。
此后,全連又多次以夜間緊急集合方式并逐步增加單兵負荷量反復進行了長短途拉練。熟能生巧,從此新兵再也沒有誰掉鏈子、出洋相,才算真正有了個“兵”樣兒。
本刊獨家原創(chuàng) 抄襲剽竊必究
作者史漢玉 山東商河縣人,1953年7月生 ,1972年11月入伍,曾任陸軍第二十師六十團營部書記員,師宣傳科和蘭州軍區(qū)干部部干事,四十七集團軍干部處處長,蘭州軍區(qū)西安企業(yè)管理局副局長等職。后轉業(yè)到西安碑林區(qū)委宣傳部工作。
原文編輯:曹益民 趙蘇平 鞏天寶
本文編輯:徐建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