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時代,你只需要上下滑動手指,就能同時看到21世紀的繁榮與破舊。
上周有個視頻火了。
視頻的鏡頭掃過集裝箱里的幾十號人;
她們歡聲笑語,氛圍很好,但環境看上去有點糟糕。
不需要旁白解釋,你就知道這一定又是一個旁生的、被隱形的群體。
視頻里是一群中老年采茶女工。
她們大多出身于農村,被茶農或中介雇來當季節工,日薪在一百到兩百之間。
雖說是包吃包住,實際上吃的是沒滋沒味沒營養的清水面;
住的是人擠人擠人的大通鋪、鐵皮棚。
在這里,飯要靠搶,床要靠擠,一切生活質量都拉到最低。
有的工人連刷牙杯都沒準備,用的還是裁掉一半的塑料瓶。
她們的處境顯然突破了一部分人的認知,但另一部分網友說,其實這是常態。
有博主發帖分享,自己的媽媽就是采茶工人,跟其他一百多個阿姨住在茶園老板的家里。
一間房安頓幾十個人,睡上下鋪,沒有洗澡間。
媽媽說,大家到這兒來是賺錢的,將就幾天就行了。
但采茶周期不是幾天,而是十幾天;
媽媽說,這里的伙食還不錯。
但博主跟媽媽視頻通話的時候發現,“她中午吃的只是白水煮面條,吃了幾口都沒看見一個菜絲?!?/p>
媽媽說,現在市場環境不好,老板也不容易,已經盡力在給她們創造條件了。
(來源小紅書@慶媽成長記)
采茶不是什么輕松的活計。
新鮮茶葉的價格一天一跳水,今天賣120塊一斤,明天可能就只賣80塊一斤。
所以工人們每天天一亮就得上山,一直干到天黑,盡可能多采一些,盡可能多賺一些。
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眼乏手疼。
哪怕碰上了惡劣天氣也不能停工。
但是當你問她們面好不好吃,她們會說好吃;
問她們下次還來不來,她們會說還來。
最讓人難過的地方就在這里。
在這個學歷一再貶值的時代,沒有學歷的她們從不盼望自己能從勞動中解放。
因為廉價勞動力沒什么不可替代性可言。
底層人在哪都是底層,在家鄉找不到門路,只能外出謀生。
但因為信息差,她們找不到待遇正常的茶園,也不知道自己被中介抽了成。
在她們粗糙的認知里,只要有活干,有錢賺,那就行。
普通茶農的能力確實有限,畢竟不是所有茶葉都像西湖龍井那樣可以賣出高價。
再加上今年茶葉減產,市場惡性競爭,茶葉賣不出價格,茶農只能到處摳成本。
但再怎么控制成本,至少也應該做到讓工人吃飽飯,睡好覺。
這些處于茶葉生產鏈末端的女工們,既不奢求雇主能夠給予她們保障,更不想給自己的兒女添麻煩。
沒有退休工資,不知道養老保險,只要在還干得動的年紀有一份工打,那就稱得上是一件幸事。
珍妮紡紗機就像一個寓言,橫在她們的頭頂。
她們無比珍惜自己的勞動力還能變現的時刻。
于是在春天去安吉采茶,在夏天去武漢剝龍蝦,在秋天去甘肅采枸杞、去新疆采棉花。
有一部分網友覺得,過分關注她們的情況,會不會讓她們連最后的工作機會都失去了。
可我們明明只是希望,疲于奔命的普通人能夠賺取對等的勞動所得,過上像人一樣被對待的生活。
而不是像這樣繼續被忽視,被壓榨。
最近跟采茶女工一起被討論的,還有兩個勞動女性群體。
一是保潔阿姨們。
越來越多人發現,保潔阿姨不管是午休、吃飯還是洗漱,都在廁所的最后一個隔間里完成。
“終于明白為什么廁所最后一個隔間總是被占用了”;
“為什么有保安室,但沒有保潔休息室?”;
大家開始呼吁,“她們應該擁有一間有尊嚴的保潔休息室”。
其實同樣的,保潔阿姨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體面的休息區,還有合理的勞動時長與薪酬。
另一個群體是海女。
前陣子因為大熱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很多人知道了海女這一職業。
最近有人專門去了趟濟州島,給那里的海女帶去了泉州蟳埔女的簪花。
更多人才知道,原來福建的蟳埔女、惠安女、湄洲女,是跟濟州島海女一樣靠海吃海、以海為田的存在。
漁女們也是出了名的能干。
能下海捕魚、耕田、開公路、修水利,也能雕石、織網、裁衣、做買賣;
還要照顧好家里的老人和子女。
她們就像《記憶的性別》里記錄的那樣:
過去的女性不光承擔著絕大部分的農業勞動,同時又在夜晚兼顧著家務、育兒和家庭副業,還有頻繁的生育。
在這些視頻底下,網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她們每個人我都不認識,但好像又都認識。”
因為她們讓我們想起家族里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
很長一段時間里,“七大姑八大姨”在大眾語境里呈現出的都是同一種猙獰的面目,既短視又強勢。
有人說自己在工廠里就碰見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大姐。
但是當她看到對方那雙關節變形、甲肉分離的手時,“好像沒辦法再討厭這個人了?!?/p>
當時代的力作用在她們身上,她們的性格和肢體都布滿了反抗的痕跡。
《臟活》這本書就討論到,被忽視的社會底層人,承擔著社會運行所必需的骯臟工作。
社會的結構不平等一旦落到具體的人身上,就是一種強烈的道德壓力。
但她們的勞動價值被低估,勞動權益被忽視;
只得到了一點安慰式的回報——總比一分不掙好。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空間被分割、被商品化。
這些女性勞動者擠入集裝箱,藏進工具間,甚至潛入海底。
有的人就算回到家里,也沒有時間喘息。
百年前,女工們第一次慶祝三八婦女節,就是為了爭取讓婦女勞動的價值被看到,讓婦女勞動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
她們要求提高勞動報酬。工資是獨立的保障,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報酬,這無異于奴役。
她們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女性勞動者也應該得到尊重,工廠應該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
她們要求女性投票權。因為男女平等,女性應該擁有與男性一樣的發言權。
直到今天,我們仍需要爭取這些權益。
最后,我想分享《青苔不會消失》里的一段文字:
“在童年,外婆這一代的有一層人,她們像是別人生活的背景,已經沒有價值,隨時可以拿掉。
但實際上,她們卻比那些在前臺活動的家長和隊長更可靠。像是砌筑田地的石坎,長了發黑的青苔長年沉默,沒有抽枝發芽的風光。
但抽掉了它們,田地會即刻崩塌,收成化為烏有。
也像是田地本身,孕育了這里的一切,卻從不發出響動。只有俯伏觸地,才能聽見摩挲泥土的風聲。”
她們在土地上勞作,也像土地一樣沉默。
但我們不該沉默。
作者 / 左 拉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我總想重新犁一遍
這巴掌大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