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與核心功能
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是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的簡稱,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減排量。其核心功能包括:
碳抵消機制:允許控排企業通過購買CCER抵銷部分碳排放配額缺口,降低履約成本。全國碳市場規定抵銷比例不超過5%。
市場補充作用:與強制配額市場(CEA)共同構成“強制+自愿”雙輪驅動的碳交易體系,覆蓋更廣泛的減排主體。
激勵減排行為:通過市場化手段獎勵林業碳匯、清潔能源等項目,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二、發展歷程與重啟進展
歷史階段:
2012-2017年:2012年啟動試點,2015年進入交易階段,2017年因項目規范性問題暫停備案。
2024年重啟:2024年1月22日全國CCER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首批方法學涵蓋造林、光熱發電、海上風電等領域。
政策突破:
2023年10月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交易規則。
2024年3月完成首批減排量登記,覆蓋光伏、風電潛力項目。
三、核心機制與運作流程
項目開發流程:
審定與備案:項目需通過第三方機構(如CQC、CEPREI)的審定,提交項目設計文件、監測報告等,經生態環境部備案后生效。
減排量簽發:項目運行后,經核查確認實際減排量,方可進入市場交易。
方法學體系:
當前適用方法學包括造林碳匯(CCER-14-001-V01)、海上風電、紅樹林營造等,新增氫能、甲烷利用等領域方法學。
基準線法計算減排量:ERy=BEy-PEy-LEy(基準線減排量-項目排放量-泄漏量)。
交易方式:支持掛牌協議、大宗協議及單向競價,通過北京綠色交易所集中交易。
四、應用場景與市場潛力
企業履約: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通過購買CCER降低配額缺口成本。例如,某火電企業購買20萬噸CCER抵銷缺口,節省履約成本超500萬元。
碳中和實踐:活動碳中和、產品碳足跡認證等領域廣泛應用,如國際航空CORSIA機制認可CCER作為抵消信用。
市場潛力:2025年預計年成交額達293億元,林業碳匯、生物質發電貢獻主要增量。覆蓋行業擴展至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八大行業后,CCER年需求上限或達4億噸。
五、政策動態與未來趨勢
監管強化:
生態環境部將常態化更新方法學,完善數據質量監管,防范虛假減排。
推動綠證與CCER銜接,探索“綠證+CCER”雙掛鉤金融產品(如低息貸款)。
國際化探索:
推動CCER納入國際航空碳抵消計劃(CORSIA),降低民航企業碳成本33%。
與歐盟綠證(GO)互認,助力出口企業應對碳關稅(CBAM)。
技術賦能: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綠證溯源,確保數據不可篡改。
AI優化企業“綠證-配額-CCER”組合策略,減排成本可降低20%。
六、挑戰與建議
當前挑戰:
數據質量風險:部分項目存在監測不透明、核算方法爭議。
價格波動:CCER與配額價差收窄可能影響市場活躍度。
企業策略建議:
短期:優先通過綠證破解能耗雙控,利用CCER對沖配額缺口。
長期:布局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參與國際碳信用交易,構建“綠電+碳資產”雙驅動模式。
總結
CCER作為中國碳市場的重要補充工具,通過量化減排激勵全社會參與低碳轉型。隨著政策完善、行業擴圍和技術創新,其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企業需關注方法學更新與政策聯動,優化碳資產管理策略以應對未來挑戰。
跨境企業要想更好地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了解碳相關專業詞匯才能進一步探索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疤贾泻汀笔且粓龈锩缘哪茉醋兏?,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普遍共識和大勢所趨的當下,希望綠舟能與更多的企業攜手,奔赴“碳中和”的美好未來。綠舟——跨境碳合規行業領導者。業務涵蓋CBAM、氣候友好認證、可持續供應鏈等全球合規模塊,已與超60%的Top100跨境企業達成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