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旦大學到中山大學,從江南大學到浙江理工大學,越來越多高校正在開辟無人機配送航線。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如火如荼,低空無人駕駛技術已邁入載人階段。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兩年前在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預言:“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這一預言正以驚人速度變為現實。
隨著低空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行業對飛行技術研發、設備制造等“硬實力”的需求急劇增長,相關專業人才成為市場新寵。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宣布2025年本科招生將新增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武漢大學也公示擬增設“低空經濟”碩士專業學位。高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布局這一新興領域。
圖源:華南理工大學官網
政策東風催生萬億產業
低空經濟的崛起可追溯至2021年。當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低空經濟”;同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專門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推動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從中央到地方,政策支持與創新實踐形成合力。統計顯示,全國已有27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超過60個城市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工信部《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預測,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行業爆發式增長帶來人才需求激增,高薪崗位與人才缺口并存。
北京人社局最新數據顯示,飛行器自動控制算法工程師月薪中位數達29435元,無人機飛行技術工程師和低空飛行器設計師月薪均超過26000元。然而,人社部《新職業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指出,我國無人機操控人才缺口高達百萬。面對產業新需求,高校如何應對成為關鍵課題。
頂尖高校搶占新賽道
2024年底,教育部公示了6所高校申報的“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頂尖學府。
圖源:軟科
這些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各具特色:
北航整合5個優勢學科資源,構建跨學科培養體系;北理工聚焦低噪聲設計和綠色動力方向,由7名院士領銜教學團隊;北郵打造空天地一體化實驗環境;南航依托全國唯一的直升機專業和多個國家級實驗室;華南理工立足大灣區產業優勢,探索產教融合;西工大將“總師特質”融入培養全過程。
特色院校各顯神通
除新設專業外,傳統航空航天強校也在為低空經濟輸送專業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小衛星、無人機等領域成果豐碩;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在電動飛機技術取得突破;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則專注培養低空管理人才。此外,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通過成立研究院、產學研聯盟等方式,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圖源:軟科
低空經濟的興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高校而言,如何在人才培養、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創新,將決定其能否在這輪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當低空經濟真正“起飛”之時,期待看到更多高校與產業實現互利共贏的生動案例。
來源:軟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