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的報》4月14日文章,原題:越南醫生講述在中國的經歷: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陳氏鶯是一名在中國云南省工作的越南籍醫生。她憑借自身的醫學專業知識和雙語技能,提供著“無國界的關懷”,讓中越民眾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多年來,陳氏鶯一直在河口縣的一家醫院工作。河口縣與她越南老街省的家鄉僅一河之隔。由于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且長相和當地人很相似,許多人都以為她是當地人。從云南一所醫科大學畢業后,陳氏鶯決定留下來在河口縣工作。
“我在這里很開心。我的領導,包括醫院院長,都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而且我和同事們相處得也很融洽。”陳氏鶯說。不過,陳氏鶯也坦承,在職業生涯初期她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要贏得患者的信任,因為一些患者會質疑她作為一名在中國接受培訓的外籍醫生的能力。
“‘你是個用中文學習醫學的外國人,你真的能理解那些知識嗎?你真的有能力嗎?’當然,人們會有那樣的疑慮。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很多病人都持懷疑態度,我也不太受歡迎。”陳氏鶯回憶道。但她沒有放棄。經過多年的努力,陳氏鶯磨練了自己的醫術,贏得了病人的信任與贊譽。
由于地處邊境地區,河口縣的這家醫院還為大量越南患者提供服務,僅2024年就接待了約8000名越南患者。陳氏鶯在其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該醫院院長表示,陳氏鶯已取得中國的執業醫師資格證,除了作為一名醫生,她還擔任著非常專業的翻譯角色。院長說:“醫院以救死扶傷為重。準確的翻譯至關重要,因為任何不準確的翻譯都可能影響對患者的治療。如今,我們的團隊中有了一位合格的翻譯人員。”
陳氏鶯的丈夫也是一名醫生,兩人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如今,她已經把河口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陳氏鶯說:“我現在對這個地方的了解比對越南的了解還要多。我覺得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經習慣了這里。我在這里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展望未來,陳氏鶯充滿希望,并準備作出更大貢獻。“我會繼續努力工作。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一切都是為了服務人民,無論他們是中國人還是越南人,希望他們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正如該醫院院長所說,醫生可能有國籍之分,但醫療關懷是無國界的。正是像陳氏鶯這樣的人的奉獻精神,不斷地增進著中越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李艾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