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講一講中藥紫蘇。
紫蘇這味藥是發散風寒的解表藥,是紫色的,能人血分,把風寒往外透。人體被風寒包裹,渾身難受,就像被捆綁一樣。服用溫中散寒解表的紫蘇后,能夠使人微微出汗,一身舒暢,整個人就像松綁一樣。
說起紫蘇,我們除了要知道紫蘇葉發散風寒,紫蘇梗寬中降氣,紫蘇子下氣化痰之外,更要知道紫蘇乃治氣之神藥。
一種植物葉子、梗和種子皆可人藥,堪稱蘇門三寶。《本草匯言》里說,紫蘇一物三用,首先傷風感汗,頭痛身重,肢節不利,或者腳氣、疝氣,但見邪郁在肌表者,紫蘇葉皆可散邪以解表。比如《肘后備急方》中治療病人外感傷寒,惡寒發熱,氣喘不止,用單味紫蘇葉濃煎,稍稍飲之,表解寒去,氣喘自息。
在農村里最方便了。風寒感冒初起,鼻塞不利,或者上氣嘔逆,頭暈身重,乃周身孔竅阻閉,迅速在房前屋后采一把紫蘇,也可以抓一把蔥,加水煎煮,趁熱稍稍飲下,很快就發汗解表,血脈流通,身心舒調,寒邪束縛之感頓消。為什么加蔥呢?蔥為通中發汗所需,想要通里發表,蔥管往往少不了。
《本草正義》里說紫蘇葉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胰理,上則通鼻塞而清頭目,中則開胸膈而醒脾胃,其子善下,化痰飲而降氣逆。
《本草匯言》里講紫蘇梗,凡氣郁中滿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氣上逼,腹肋而脹痛者,蘇梗可以順氣而寬中。紫蘇子呢?上氣喘逆,紫蘇子可以下氣定喘。《簡便方》中說,治上氣咳逆,紫蘇子研粉和粥一起煮食,能夠降氣化痰平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病人常常少不了紫蘇子。
像紫蘇這種能上能下的藥是比較少的,上能夠發表散寒,下能夠寬中下氣,所以碰到感冒風寒束表,頭身困重,還有咳嗽上氣,胸悶不舒,甚至嘔吐不止,這時就非紫蘇葉莫屬。《藥性賦》說,下氣散寒以紫蘇。
我們跟大家講的胃腸食滯型感冒,單純開表不下氣不行,單純下氣消積不開表也不行,這時只有雙管齊下,外開皮毛,內降濁氣,很難找到比紫蘇更合適的藥。
所以紫蘇這味藥也是能升能降,升,能夠以芳香之氣把清氣出上竅,發四肢;降,能夠辟濁下氣,把濁陰之氣出下竅歸六來,這樣升清降濁,胸中的悶塞得以舒展,整個氣機郁閉的狀態就得到復蘇了。
《千金方》中記載,一個人突然氣逆,呃逆不止,用單味紫蘇,濃煎頓服,順氣利膈,氣降逆除。如果咳逆,氣又不夠呢?那你不能行氣太過,即使用行氣藥也要懂得補氣。《普濟方》中記載,一個人咳逆短氣,用紫蘇葉,帶梗莖的兩錢,
人參一錢,煎湯送服,極效。當單味紫蘇力所不及時,大家就要想到配伍,配伍可以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照顧病因病機。
關于紫蘇的配伍,李時珍研究得很多,他在《本草綱目》中說,紫蘇近世要藥也,同陳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川芎、當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樸則除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枳殼、桔梗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藤子則消痰定喘。
大家看紫蘇的配伍多么靈活,身體肌表氣閉、胸膈氣郁、腸腑阻閉、血脈壅聚、濕濁腳氣等,通身上下,皆可以用紫蘇。
根據不同病癥,搭配不同配伍,所以中藥的配伍學問非常高深,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選用不同藥引、藥對。學好一味藥,用這味藥靈活變化,治療各種氣機郁滯之疾患,這樣你的用藥思維一下子就打開了。
受了風寒,紫蘇配麻黃、杏仁。胸中肺氣閉郁咳逆,紫蘇配枳殼、桔梗、木香。若有痰濁涌上,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不清,紫蘇配杏仁、萊藤子。
胃脘部氣滯而痛,食冷則重,紫蘇配砂仁、陳皮、藿香、烏藥。胸肋間怒氣而痛,脅肋脹滿,紫蘇配香附、郁金、玫瑰花。腹中血脈不通而痛,紫蘇配當歸、川芎、芍藥。腰腳以下,寒濕腳氣,配木瓜、薏苡仁、吳茱萸、厚樸、檳榔……
這樣從頭到腳,但凡氣滯,病理產物停滯者,都可以用紫蘇去調理。難怪《本草匯言》中說,紫蘇外散風寒,上清肺氣,中寬胃氣,下降腸氣,通降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
紫蘇堪稱是推陳出新的通藥、宣藥,宣可以去壅,所以壅塞之疾可選之。紫蘇是輕劑,就像輕舟一葉,速過萬重山,輕可去實,可以迅速撥轉氣機,靈活調度。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標我,又沒點贊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統會默認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藥知識的相關資訊,最后就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在底部點個"贊"和"在看"吧~
來源:中草藥知識匯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