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解放軍正全力向大別山地區推進。
部隊一進入大別山地區,就碰上了麻煩——找不到方向。
在那個地方,要是不知道路線,想找對地方簡直難上加難。更麻煩的是,還得時刻躲著國民黨的部隊,這樣才能保證任務不出岔子。
因此,我們的部隊秉持著“軍民團結”的優良傳統,決定請當地居民作為向導。
一位名叫陳錫禮的農民主動來到我軍先頭部隊。了解到解放軍的來歷后,他立即熱情地擔任起引路人的角色。
看到這情況,我們的隊伍也準備給陳錫禮一些錢表示感謝,結果他告訴我們,他家里也有人是解放軍。
士兵們開始打聽詳細經過,結果陳錫禮回答:
陳錫聯是我哥哥,他在部隊服役了整整18年。
陳錫聯在劉鄧大軍的指揮體系中擔任第三縱隊的司令員,是部隊中的重要骨干力量。
士兵聽到消息后,立即向陳錫聯報告。
陳錫聯一見到久違的母親,眼淚立刻涌了出來,他二話不說,直接跪在了母親面前。
【一跪慈母、陳錫聯立志參軍】
陳錫聯于1915年在湖北紅安出生。
陳錫聯小時候日子過得挺苦,他爹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每天起早貪黑地在地里忙活,可就算這么拼命干,家里還是窮得揭不開鍋。
陳錫聯從小就特別聽話,稍微長大一些后,他就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每當父母需要外出時,他就留在家里照看弟弟妹妹們。
盡管陳錫聯拼盡全力,但生活并未因此改善。他父親突患重病,不僅讓他父親的身體垮了,也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陳錫聯的父親臨終前,望著圍在床邊的親人,含淚指向陳錫聯的姐姐。
"為了保命,只能把她送人了......"
聽到這句話,陳母忍不住哭了,與此同時,陳父也離開了人世。
年僅8歲的陳錫聯當時沒聽懂父親的話是什么意思,直到過了幾天,幾個專門拐賣孩子的人到陳家來要帶走他。
他們揣著幾枚銀元,便打算帶姐姐離開。
陳錫聯此刻才意識到事情真相——他姐姐要被賣掉了!
陳錫聯突然明白了什么,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他跪在母親面前,不停地道歉。
“媽,你這么做,姐姐可就遭大罪了!”
陳母聽了這話,心里特別難受,但她也無能為力。為了給陳父治病,家里的錢早就花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光靠她一個人,怎么應付得了?
為了讓其他親人能繼續活下去,陳母只能狠下心,同意別人把她的女兒領走。
這件事在小陳錫聯心里種下了根。那時候,光忍著可活不下去。那會兒,陳錫聯還不知道啥是馬克思主義,也沒聽說過紅軍。
這顆種子一旦碰到合適的條件,最終一定會長成高大的樹木。
陳錫聯的母親為了維持生計,帶著他四處奔波,在各個村莊和街道上向人乞討。
那時候,大家都沒什么錢,能幫他們的只有那些有錢的地主。
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門禁森嚴,普通人沒事根本不敢去打擾。
有一天,陳錫聯和陳母經過一家地主的宅院,還沒走近,就聽見狗在叫。不一會兒,地主家的狗就朝他們撲了過來。
陳母看到兇猛的狗沖過來,立即將兒子緊緊摟在懷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攻擊,結果她被狗咬傷了。
陳錫聯因此事對地主豪紳產生了深深的敵意。
最終,他結識了生命中的關鍵人物——“干爺”詹才芳。
【詹才芳的幫助、陳錫聯跪別母親】
詹才芳在革命初期就投身其中,1923年他前往武漢,跟隨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學習。
受董必武影響,詹才芳深深認同馬克思主義思想,堅信共產主義是中國的出路。這種信念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這一崇高理想。
1924年,詹才芳按照董必武的安排,返回黃安參與農民起義。
黃安的紅軍隊伍隨后迅速壯大,他們開展斗爭,打擊地主和豪紳。陳錫聯聽聞這些消息后,內心充滿激動,革命的火種在他心中逐漸萌發。
陳錫聯直接去找了詹才芳,明確表示自己一定要加入紅軍,堅決要上戰場。
詹才芳看到陳錫聯年紀還小,臉上帶著笑容對他說:
“上戰場意味著要面對傷亡,你不擔心嗎?”
陳錫聯用還帶著孩子氣的語氣說道:
“沒什么好擔心的!”
詹才芳聽完后,微笑著說道:
“行,老爺子就帶你上戰場,你先跟著我一段時間,觀察觀察,之后再做打算。”
詹才芳照顧了陳錫聯一段時間,等到部隊經過黃安時,他安排人將陳錫聯送回了家。
陳錫聯走到家門口時,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到家了。他還沒反應過來,母親就一把將他緊緊摟住。兩人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了。
詹才芳面帶微笑,揮了揮手,轉身離開。
經過幾天的觀察,陳錫聯看到紅軍開展農民運動,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他沒有因此失去信心,而是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機會。
1929年4月,一隊紅軍游擊部隊抵達了黃安周邊地區。
這時,陳錫聯正和一名地主起了爭執。
那天下午,陳錫聯正在放牛,突然感到肚子劇痛,疼得他直接癱倒在地。
地主看到陳錫聯沒干活,覺得他在偷懶,就拿鞭子抽他。陳錫聯實在忍不住,抬手就給了地主兩拳。
陳錫聯見地主挨了打,怕回家會牽連母親,就選擇不回去。他四處游蕩,腦子里越來越想加入紅軍。
他連夜出發,沒有和母親說再見,直接奔向游擊隊。
他明白這次離開會讓母親傷心,便跪在地上,朝著母親的方向連連磕頭,隨后毫不猶豫地朝著游擊隊的駐地奔去。
在接近游擊隊所在地的途中,天色已暗,一名約40歲的紅軍戰士迅速察覺到了我們的到來。
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走過來,戰士笑著問道:
“小朋友,你是哪個村的?是來加入紅軍的嗎?”陳錫聯毫不猶豫,直接點頭表示肯定。
陳錫聯到達時穿得很薄,沒帶厚衣服。紅軍戰士見狀,立刻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披上。
游擊隊的戰士們聽說新來了個小同志,都跑過來看望他。他們給陳錫聯送來了食物和衣物,讓他深切體會到了紅軍隊伍里的關懷和友愛。
陳錫聯匆匆加入紅軍隊伍,來不及親自告別,只能托人帶話給母親,簡單說明自己已經投身紅軍。
接下來的時間,陳錫聯完全失去了聯系。
陳母聽說兒子加入了紅軍隊伍,心里既牽掛又驕傲。她為兒子的安全憂心忡忡,同時也為他的選擇感到自豪。
1930年,徐海東在一次戰斗中受了重傷,隨后被送往一位紅軍家屬的家里進行療養。
陳母聽說這事后,二話不說就提出要幫忙照料。她家里唯一一只還在下蛋的母雞,也被她宰了給徐海東補身子。
徐海東心里特別激動:
“大媽,你待我比親兒子還體貼。”
徐海東察覺到,陳母心里一直惦記著在部隊里的兒子。
【戰地相逢、陳錫聯過家門而不入】
陳錫聯加入紅軍不久,就投入了一場大型戰役。
戰斗開始后,陳錫聯起初感到非常不安。班長發現后,立即安慰她不要緊張,隨后帶領她一起沖向戰場。
陳錫聯一邊往前沖,一邊大聲喊著:
沖上去!干掉他們!
此次戰役中,鄂豫皖根據地的紅軍首次成功消滅了國民黨一個完整的主力團,這一勝利具有重大意義。在此過程中,陳錫聯得到了實戰鍛煉,軍事指揮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此后,陳錫聯在戰場上總是勇往直前。由于多次表現出色,他迅速晉升為紅四軍第十師三十團政委,并帶領部隊參與了著名的黃安戰役。
此后,陳錫聯的名聲在隊伍里慢慢傳開了,大家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鋼炮”。
1947年,劉鄧部隊進入大別山地區,陳錫聯擔任三縱隊的指揮員,成為部隊中的關鍵將領。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部隊迅速向大別山進發,這是一次關鍵的戰略轉移。由于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陳錫聯盡管路過家鄉,也完全沒有考慮回家停留。
他暗自希望自己能早日打贏這場仗,成功后風風光光地回家。
他的真誠可能打動了老天爺,事情就這么巧地發生了。
陳錫禮提到他有個哥哥叫陳錫禮,已經當了18年兵。得知這一消息,戰士們立刻向總隊領導匯報了情況。
王近山在確認事實后,立即聯系了三縱,并將相關情況向陳錫聯做了詳細匯報。
聽到家里人的音訊,陳錫聯心里頭一下子熱乎起來。
沒過多久,陳母就被人用手推車送到了司令部門前。
士兵們全都興奮地湊了過來,陳母這時朝陳錫聯所在的位置指了指,開口說道:
“這是我兒子,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陳錫聯忍不住喊了聲“媽”,隨即沖上前去。
戰士們看到母親和孩子再次團聚的場景,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陳媽媽輕輕拍著陳錫聯,滿心感嘆:
他比以前長高了,體重也增加了。
陳母提到,她其實早就了解到陳錫聯的部隊已經到達。
你們剛跨過黃河,我就得知了消息。有人說你當了大官,帶著大批人馬回來。我連續半個月都沒睡好,派你弟弟去黃安找你,但始終沒得到你的任何音訊。
陳錫聯這才明白,母親心里一直牽掛著他。
司令部里人頭攢動,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因為司令終于能和家人在一起了。
然而,陳錫聯無法在本地長期停留,因為革命任務還未完成。因此,次日他便計劃向陳母辭行。
“媽,您有什么需要的?我準備送您回家了。”
陳母聽完,擦著眼淚道:
本來還愁著沒錢置辦后事,見到你后這些煩惱全沒了,就盼著等解放后能過上安穩日子。
陳錫聯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遞給母親,可母親卻表示:
“我這兒有你弟弟幫忙,用不著花錢,你自己留著吧。”
陳錫聯心里滿是自責,平時在士兵面前總是硬漢形象的他,這次卻直接跪下了,嘴里說道:
媽,這是我這當兒子的一點小意思,您拿著。等以后局勢穩定了,我一定回來接您。
陳母聽了這話,只好接過兩塊錢,然后帶著不舍的心情離開了。
【墳前痛哭、陳錫聯四跪慈母】
劉鄧率領的部隊迅速進入大別山地區,他們的行動直接威脅到了蔣介石的戰略布局,成為了他心中無法忽視的重大隱患。
這一局面迫使蔣介石不得不重新調整軍事部署,將主要兵力集中到自身周邊。這樣的調動客觀上為華東和東北地區的解放軍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機遇,使其能夠趁勢擴大勢力范圍。
劉鄧大軍的任務異常艱巨,陳錫聯所率領的部隊作為核心力量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每當提及這些往事,陳錫聯總是發自內心地感激鄧小平對他的信任。
陳錫聯曾前往前線指揮所,在那里遇到了鄧小平和李先念。
李先念提出疑問:
錫聯同志,你能扛得住嗎?(意思是指能否牽制住敵人的行動)
那時,鄧小平給陳錫聯的三縱、陳再道的二縱以及王近山的六縱布置了艱巨的任務,他們要對抗的敵軍人數接近20萬。
李先念之所以面臨這個問題,正是出于這個緣由。
陳錫聯還沒來得及開口,鄧小平已經搶先說了。
我們要加強記憶,特別是關鍵內容。通過承受更多困難和挑戰,我們可以減輕山東和陜北地區同志們的負擔,讓他們能夠集中精力解決更多問題。
鄧小平對陳錫聯等三支部隊一直充滿信心。多年后,他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表示:
鄧小平同志建議我們承擔更多對手的任務,這既是對我們的激勵,也體現了他對我的信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陳錫聯被任命擔任重慶市市長一職,同時兼任川東軍區司令員。
局勢穩定后,陳錫聯打算把母親接到身邊,以彌補多年的虧欠。然而,陳母考慮到兒子工作繁忙,不愿給他添麻煩,便婉拒道:
在農村生活久了,我總得找點活兒干,閑下來渾身都不自在,像有螞蟻在爬似的。
看到這種情況,陳錫聯只好放棄了。
盡管局勢看似穩定,美國依然對我國虎視眈眈。在這個背景下,毛主席特別委派陳錫聯擔任解放軍炮兵部隊的首任司令,肩負重要職責。
此外,國民黨的殘余力量始終在尋找機會,試圖破壞我們取得的建設成就。
陳錫聯始終沒機會回去照顧父母。
1958年,陳錫聯接到家里通知,得知母親病情嚴重,隨時可能離世。他非常想回去看望母親,但由于他指揮的炮兵團正在執行對金門的炮擊任務,無法脫身。因此,他只能讓弟弟陳錫禮代替他照顧母親,盡一份孝心。
陳錫聯在母親去世后,多年未曾踏足家鄉。直到1997年,李先念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陳錫聯受邀參加開館典禮,借此機會,他終于重返故土,前往母親的墓地祭拜。
站在母親的墓前,年過八十的陳錫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失聲痛哭。
多年后,陳錫聯站在母親的墓前,墳頭已被雜草覆蓋。望著眼前的一切,他忍不住流下眼淚,訴說著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媽,我挺想你的······”
陳錫聯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他的軍事歷程令人敬仰。數十年的軍隊生活,見證了他從基層士兵到高級指揮官的蛻變。陳錫聯的經歷不僅展示了個人的奮斗與成長,也反映了中國現代歷史的重要篇章。他的故事激勵著無數后來者,證明了通過不懈努力和堅定信念,普通人也能成就非凡事業。陳錫聯的一生,是對堅持和勇氣的最好詮釋。
他年輕時就投身革命事業,隨后在戰斗中勇往直前,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心里一直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媽媽。
陳錫聯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并不長,只有短短幾年。然而,有一件事讓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母親為了不讓他被狗咬到,自己受了傷,還因此遭到周圍人的冷眼。這件事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記憶里。
陳錫聯之所以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像他家庭一樣陷入困境的眾多百姓尋找一條生路。這種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毫不猶豫地投身于革命事業中。
陳錫聯將軍的故事 夏明星
陳錫聯四次向母親下跪,這個故事由熊廷華講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