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蘇州科技強農大會暨農業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對接活動上,《關于促進蘇州市科技強農的若干措施》正式出臺,圍繞農民關心的種業創新、耕地保護、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領域推出12項“硬核”補貼政策,其中,明確了市級認定的“AI+農業”大模型及落地項目最高給予100萬元獎補,以“真金白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政策明確支持品種選育創新,蘇州將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鑒定評價,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項目。對新增通過國家、省級審定或登記的作物新品種,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畜禽、水產新品種,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支持強化種業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對有效期內取得國家動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的,分別給予品種權人、共同品種權人所在單位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為提升耕地質量,蘇州對建設耕地土壤健康培育示范基地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支持,并針對新增改良耕地面積按100元/畝的標準補助,推動土壤精準調酸、快速培肥等技術應用。
針對農業數字化轉型,蘇州對市級認定的“人工智能+農業”大模型及其落地項目,單項按投入資金的40%、最高100萬元給予獎補,同一主體累計獎補可達200萬元,積極推動農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建設“AI+農業”樣板示范區。
此外,蘇州市科技局每年支持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20個左右,重點項目實施“揭榜掛帥”,單項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支持開展農業基礎應用研究,蘇州市農業農村局每年支持基礎應用研究類項目5個左右,單項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支持蘇州市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組織開展需求與研發對接的農業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每年按需最高支持經費總額400萬元。
在產學研推合作創新方面,蘇州將支持中農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打造數智農業和未來農業創新高地,每年市縣兩級根據建設績效給予資金支持;支持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共建蘇州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研究院,每年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蘇州市、宿遷市兩地農業科學院深化合作,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政策落地,蘇州將加速構建“科技+產業+市場”協同創新生態,力爭到2027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8%以上,讓科技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見習記者 王磊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校對 盛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