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暫停實施對等關稅,暫停期為90天。在這期間,美國只向其他國家征收10%的基礎關稅。但是這里面并不包含我國,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依舊是加個不停,試圖通過極限施壓的手段,讓我國做出妥協。
結果他一次又一次的加征,換來的卻是我國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以及同等上漲的關稅。最終特朗普對我國征收的關稅,達到了驚人的145%,而我國也在4月11日當天宣布,會對美國所有商品加征關稅,稅率提高到125%。
同時我國也表示,之后美國如果繼續(xù)加征關稅,我國就不再理會。當然這并不代表我們做出了讓步或者妥協,而是完全沒有必要了。
畢竟在這么高的關稅下,基本上就不會再有貿易往來了,幾乎就是“硬脫鉤”。接下來不管特朗普再怎么加稅,就算加到200%,也只是象征意義,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我國自然不會繼續(xù)這場鬧劇。
更何況特朗普所實施的關稅政策,對于美國國內來說,也是一場大災難。根據預測,因為這場關稅,美國每個家庭的年均支出都要增加3800元。美股也在對等關稅發(fā)布后,迎來連續(xù)幾天的下跌。
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曾經的兩位財政部長耶倫和薩默斯都對其進行了批評。在薩默斯看來,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成本,超過九成的成本都被美國消費者和企業(yè)所承擔。
甚至還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前總統胡佛的《斯姆特·霍利法案》相提并論,都是對大量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結果后者導致了美國經濟的大蕭條,導致人民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而耶倫同樣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提出了批評,指責他這么做會造成美國的經濟衰退。
可以說此時的特朗普也是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對內要面對共和黨的分歧和眾多的抗議游行,對外要面對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想要通過極限施壓讓中國妥協的計劃也算是泡湯了,見狀特朗普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轉變。
從原先的想要我國盡快打電話去談判,到如今表示會和我國相處很好,并且還在4月11日宣布,對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豁免”對等關稅。這些產品是我國向美國輸送的主要類型,這一舉動看似是緩和對我國的態(tài)度。
但其實說白了,特朗普之所以會這么做,還是因為蘋果、戴爾等企業(yè)有九成的產品都是依賴我國供應鏈的,如果加稅145%,必將對企業(yè)和消費者造成不小的影響。
從這一點來看,也難怪美國媒體會在特朗普暫停對等關稅后,宣稱他已經輸掉此次關稅戰(zhàn),畢竟以他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沒“牌”可打了。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會就此作罷,一向秉持“美國優(yōu)先”的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遏制我國的機會,更何況目前對等關稅只是暫停實施,誰能保證他今后不會因為想起來而反悔,進而重啟高額關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