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泥了,以后中國人在美國賣餃子,可能要給韓國人交專利費了,因為韓國人成功搶注了餃子專利。
韓國人成功搶注餃子專利
天有不測風云。
一覺醒來,崴泥了,天塌了,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韓國人在美國,成功獲得了一項餃子專利:
圖:菜菜鳥就叨叨兩句話/小紅書
大家注意,是已經(jīng)拿到,不是剛申請。
這意味著,以后中國人在美國賣餃子,可能要給韓國人交專利費了。
找誰說理去。
咱們先來看看是誰申請的,申請的什么專利。
從專利文書來看,這是一家韓國公司,在美國申請的“餃子外觀專利”。
專利號為 USD1,069,319 S,于2025年4月8日正式授權。
專利名稱是 DUMPLING,也就是“餃子”。
專利權人是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韓國希杰第一制糖公司,這是重點,關于這家公司,咱們下面細說)。
發(fā)明人是 Eun Soo Kim,位于首爾。
專利類型為外觀設計專利,主張的是一種特定餃子外形的“裝飾性設計”。
需要注意的是,外觀專利不保護制作方法,或食品配方,僅保護“外觀(ornamental design)”。
那么這個韓國希杰第一制糖公司是什么公司呢?聽上去挺陌生,但一提三星,大家都比較熟悉。
這家簡稱CJ集團(韓語:????),官方正式中文名為希杰集團,是一家總部位于韓國首爾的大型跨國公司,主要業(yè)務包括食品餐飲、娛樂傳媒、家庭購物與物流、生物工程。
CJ集團起源于韓國三星集團的“第一制糖”,其名也源自于第一制糖(Cheil Jedang,?? ??)的羅馬拼音字首。
1990年代,三星集團進行了高強度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后,拆分出第一制糖,但經(jīng)營者仍為三星集團家族成員。
這家公司在中國有分公司:
關聯(lián)企業(yè):
圖:維基百科
官網(wǎng)介紹更加全面:
這還沒完,這個必品閣的主營產品之一就是餃子:
我真的破大防了。
說實話,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或多或少都有點想蹭“韓國人抄襲”的熱點(當然,你可以反駁我說, 這不是熱點,這是老生常談的基本常識。)。
了解設計癖的人都知道,我們團隊的使命是傳播好設計,別管是哪國的。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點國際公民的意識,別管是哪國人,哪國設計,希望大家平等交流,盡可能不搞那些有的沒的民族主義。
但是文章寫到這里,我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從看熱鬧, 變成了憤怒:一家在中國生產餃子的韓國企業(yè),到美國申請并拿到了餃子的專利。
這湯姆什么世道?這個世界太瘋狂。
以后在美國賣餃子,得向韓國人交稅
不只我一個人被搞懵了,網(wǎng)友們也都坐不住了。
有人說,可惡,我第一次包餃子就這個形狀:
有人說,這說明韓國人的頂級水平就是我們的初級水平:
有人說可惡,自己只會包這樣的餃子:
有人說還是太慣著這幫孫子了:
有人說,家里沒什么值錢的東西,墻皮都當寶貝:
有人說,要是在家里捏成這樣,要送醫(yī)院的:
有人說,嚇唬誰呢:
有人說,美國專利局給的,中國不承認:
有人說中國人在美國賣餃子,要小心:
有人說,該如何阻止呢:
有人玩梗,覺得無所謂:
有人說,但韓國人申請時別說是餃子外觀就行:
有人說,那以后是不是中國餃子在美國賣,就得交專利費:
有人開始想辦法,如何駁回這個專利:
有人擔心中餐被搶注:
有人說,在國外,韓國餃子賣得比中國好:
有人說,國家應該管管:
有人說,注意了,超市里的必品閣,就是韓國牌子:
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中國人心胸寬廣,不會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別人斤斤計較。
但韓國這事,辦 得真不地道,而且還是公司法人行為。讓人無語。
韓國人申請餃子外觀專利合法嗎?
那么韓國這么搞有問題嗎?
我查了一下相關知識, 從法律角度來看,韓國人這種申請,居然是“合法”的。
美國知識產權體系,允許外國人/外國公司申請專利,包括外觀設計專利。只要該設計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獲得授權:
1??新穎性(Novelty):在申請前未公開、未被使用;
2??獨特性(Non-obviousness):不是顯而易見的設計變化;
3??裝飾性設計(Ornamental Design):用于產品的外部美學,不涉及功能結構。
所以,只要這款餃子的外形設計,在美國沒有被公開過、也沒有被申請過專利,那么它就可能滿足專利法的條件。
我的理解,韓國人利用了“信息差”:發(fā)現(xiàn)沒人在美國申請餃子外觀專利,于是順手就搶注了。
畢竟這家韓國公司在賣餃子,說不定以后會進軍美國市場呢。
韓國這個專利是不是“搶注中國文化”?
那么,韓國這行為算是搶注中國文化嗎?
這還真是個復雜的文化問題。
毫無疑問,餃子是中國傳統(tǒng)食物,但“餃子外觀”本身可以有非常多種變化,比如折疊方式、褶皺樣式、邊緣裝飾等。
如果CJ公司申請的這款造型具有獨特性,即使靈感來源于傳統(tǒng)餃子文化,只要它的設計風格是原創(chuàng),并且未在美國申請過專利,就可能被授予。
如果韓國人試圖利用這個專利,來阻止中國餃子企業(yè)在美國銷售類似外觀的產品,那就可能引發(fā)“文化專利霸權”的問題。
換句話說,這既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
中國人/中國企業(yè)該如何應對?
面對韓國人的這種無恥操作,中國人和中國企業(yè)該怎么辦呢?
我搜了搜網(wǎng)上內容,我們能做的,大概有這么幾個方面。
1. 增強外觀設計保護意識
中國企業(yè)要重視自己的產品設計,及時在海外申請外觀專利,哪怕是傳統(tǒng)文化產品,也可以申請具有“中國風”的設計款式。
餃子、月餅、粽子、陶瓷等都可以被賦予現(xiàn)代獨特設計,申請外觀保護。
2. 審查對方專利有效性
如果有證據(jù)表明該專利申請前,就有相似公開設計(比如通過老菜單、包裝照片、展會資料等),可以發(fā)起無效申請。
在美國,這類無效程序可以通過“專利無效請求”或訴訟的形式進行。
3. 文化輸出與市場主導結合
多通過展會、社交媒體、國際連鎖推廣“中華餃子文化”;
建立自己的文化IP,把文化元素轉化為有經(jīng)濟附加值的設計資產。
4. 不必過度恐慌
韓國人這次申請的,只是“某種餃子外形”而非“整個餃子概念”。
如果你做的是不同外觀的餃子,就不會受到此專利的影響。
另外,外觀專利是地域性保護,只對美國市場有效,不影響中國本土或其他國家。
韓國人這頓騷操作,讓人無語,但感覺在實操層面上,我們又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只能希望國人,和中國企業(yè),以后加強一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吧,咱們不能因為家里寶貝太多,就不當寶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另外,也希望有些國家,真的,藥店碧蓮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