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上升,盡管近期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進入低流行期,但多種病原體仍處于活躍狀態,學校、養老院等場所存在聚集性疫情風險。相關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強調,公眾切勿放松警惕,需針對濕熱環境、人員流動頻繁、空調使用增加等季節特點,落實個人衛生、通風消毒、重點場所防控等科學防護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之殤:藥物“打靶”難
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所導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約占80%,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發病率最高的疾病[1]。呼吸道病毒是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基因組也十分短小的生物,相較于細菌,病毒就像一個過小的“靶子”。與細菌不同,病毒缺乏細胞壁結構,導致抗生素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失效。當前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原理主要聚焦于三個關鍵環節:①阻斷病毒吸附與細胞受體結合;②抑制病毒核酸復制與轉錄;③干擾病毒蛋白合成。然而,病毒靶點的精確定位和藥物設計仍面臨巨大挑戰,這正是抗病毒特效藥研發的核心難點。
在實際臨床中,除流感病毒(甲/乙型)具有專門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外,多數病毒感染仍缺乏特效治療方案。為控制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進展及預防并發癥,臨床常需采取多藥聯用策略,但由此可能帶來用藥過量風險。值得欣慰的是,隨著現代醫學科普的普及,公眾已逐漸認識到多數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屬于自限性疾病,對癥治療結合機體免疫調節即可實現自愈,合理用藥比過度治療更為關鍵。
謹防輕癥轉重癥:特殊人群更需被關注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治中,需要特別關注老年人群、兒童以及有患基礎病的特殊人群。由于這些人群身體抵抗力較弱,一旦發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控制病情,很容易繼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氣管哮喘發作、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等嚴重并發癥。
現代醫學基于病原學檢測,可對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病原體進行精準分型。而中醫辨證體系則將此類感染歸納為"濕毒侵肺"證候,其核心病機為外感濕邪與熱毒互結。該證候具有三大臨床特征:起病隱匿漸進、病程纏綿反復、癥狀遷延難愈。對此,針對這一證候,中醫治療強調"化濕(芳香化濕)、敗毒(清熱解毒)"的治療原則,在臨床上形成特色鮮明的用藥方案。
在化濕藥物運用方面,以藿香為代表的芳香化濕藥占據重要地位。經典方劑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即是以藿香為君藥,配伍蒼術、茯苓等健脾祛濕藥物,共奏祛濕辟穢之效。清熱解毒方面,麻黃、石膏的組合尤為經典,如《傷寒論》麻杏石甘湯,通過宣肺與清熱藥物的巧妙配伍,實現透邪外出的治療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在疾病由表入里的傳變過程中,扶正祛邪具有關鍵作用。黃芪作為補氣要藥,能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在化濕敗毒顆粒等現代制劑中得到創新性應用。這種"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的用藥思路,正體現了中醫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獨特智慧。
化濕敗毒: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全病程獲益新方案
作為中藥創新制劑,化濕敗毒顆粒正是凝聚了漢代《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明代《溫疫論》達原飲以及清代《溫病條辨》宣白承氣湯四朝經典方劑的智慧結晶,經院士團隊科學加減化裁而來。該方既承襲了"開達膜原"的傳統祛邪理論,又創新性地通過調節免疫微環境阻斷"濕毒傳變",在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療中展現出截斷病程、防止重癥化的獨特優勢。
長期以來,中藥抗病毒治療因作用機制不清晰,作用機制不明、靶點不明、有效成分量化不足等問題備受質疑。然而,《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化濕敗毒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2],首次從分子層面闡明了該方“7種成分、5個靶點、2條途徑”的作用機制,表明化濕敗毒的多個有效成分通過作用于多個抗病毒、抗炎靶點來發揮雙重作用。
多項研究表明,化濕敗毒在降低病毒載量的同時還能抑制NF-κB炎性信號通路,減少炎癥細胞募集[3],且通過調控脂質代謝水平來改善肺部微環境[4],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化濕敗毒顆粒以其在臨床應用的獨特優勢,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全病程管理中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其作用機制和臨床療效提供了初步驗證,為探索傳統醫學在現代新發呼吸道傳染病防治中的應用模式提供了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 ZHANG N, WANG L, DENG X,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J].J Med Virol, 2020, 92(4): 408-417.
[2] Xu H, Li S, Liu J, Cheng J, Kang L,et al.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Huashi Baidu decoction possess both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gainst COVID-19.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3 May 2;120(18):e2301775120.
[3] 單中超,孫建輝,李建良,等.基于轉錄組學的化濕敗毒方治療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3,29(18):54-61.
[4] 楊斌,湯玉,時晨,等.化濕敗毒顆粒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脂質組學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報,2024,40(04):359-368.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所刊發內容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本賬號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