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領林悅的記賬本顯示每月健康食品支出占比38%,體檢報告卻亮起3項紅燈,《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報告》揭露90后群體健康消費年均增長21%,亞健康比例卻突破76%。
貨架上標注著低脂全麥的面包含有30%小麥粉,號稱零糖的酸奶添加了結晶果糖,售價49元的燕麥奶實際含糖量超過可樂。上海市消保委檢測顯示,42%宣稱健康的網紅食品存在成分標注不實問題。
健身博主推薦的超級食物套餐日均成本超200元,明星代言的酵素產品被檢測出瀉藥成分。中國營養學會數據顯示,我國膳食補充劑市場年增長19%,但消費者正確認知率不足12%。
凌晨兩點的寫字樓里,吃著58元輕食沙拉的陳晨苦笑:加班費剛夠支付明天的抗糖套餐。這種用高消費緩解健康焦慮的現象,正在制造新的社會性困局。
當我們為每100克減少的2.3克脂肪支付300%溢價,當早C晚A的護膚儀式演變成每月固定消耗的工資比例,究竟是在購買健康,還是在為營銷話術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