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中銀金融中心穿梭而過,仿佛推開通往未來世界的大門,眼前科技感爆棚的臨港新城令人驚奇——這里就是‘魔都’!”
4月2日至6日,由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馮如書院、西安交通大學崇實書院、澳門大學蔡繼有書院共同發起的“城市與文化發展”四地書院春夏秋冬項目,于上海臨港開啟年度科技人文研學之旅。四校30余名本科生通過實地考察、技術研討與文化體驗,深度探索人工智能與城市發展的融合創新路徑。
上海的行程中,探索人工智能發展無疑是其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一站。站在滴水云廳規劃展示中心的LED弧形數字長卷前,自貿試驗區的宏觀布局與發展脈絡徐徐展開。包括全息數字人的專屬講解、可觸摸的水滴藝術裝置、超大型實體融合的數字沙盤等在內,學生們沉浸式感受臨港的崛起之勢。
步入滴水智行,精細化的數據和擬態化的模型令人大開眼界。講解員結合落地產品全面呈現了“滴水OS”整車操作系統軟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情況,每一處微小設計都是完備調查和復雜演算后的結果。
學生們還來到華東師范大學滴水湖國際軟件學院。實驗室里,正專注于投入代碼編程和技術交互的學生,令四校學子感受到教育科技的真諦。“產學研融合”不再是書本上的概念,而是真的能看到、摸到的“工作現場”。
體驗智能交互設計
上海天文館的傅科擺以永恒定律丈量時空,當四校學子同步仰望天體模型,一種超越地域的共鳴將彼此聯系。館內藏納宇宙萬象與人類千年探索史,巨型天文模型高懸,擬態星系規律運轉,珍貴文物訴說著古人仰天叩問的執著追求。
學生們溯源歷史、觀摩宇宙、守望家園,渺小與偉大之感交融。“臨港的開拓精神與中國航天精神一樣令人動容——都把‘不可能’變成‘正在發生’。”四地學子讀懂城市文化的深層密碼:從滴水湖畔的科創基地到浩瀚蒼穹的中國空間站,看似遙不可及的兩個地方,實則是同一種探索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五日的城市文化之旅,四校學子還走進華東師范大學普陀校區,汲取大師精神;做青團,感受傳統習俗與多元文化的碰撞;行走于朱家角的白墻黛瓦間,體驗處處可畫、時時有詩的江南風情;沿著人文底蘊、經濟脈動、建筑美學、文藝思潮、科創未來五條路線開展citywalk,打開城市文化發展的N種可能。
自2018年啟動以來,“城市與文化發展”四地書院春夏秋冬項目帶領四校學生開展城市文化參訪與主題調研,以促進高校卓越育人、書院制建設經驗交流。這場以知識和情誼為聯結的滬上研學,也激發了四校學子思考如何讓個人成長的理想信仰與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同頻交織。
師生在滴水云廳前合影
原標題:《沉浸式感受AI驅動下的城市創新,四地學子在上海開啟城市文化之旅》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君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