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全國著名油菜專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西南大學李加納教授與重慶市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張穎韜一行,赴重慶市梁平區聚奎鎮西南大學油菜生產示范基地,實地調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稻茬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創新”實施進展。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副院長張建奎、梁平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羅紹岳等陪同調研。
重慶作為西南地區重要油菜產區,長期面臨稻油輪作茬口緊張、油菜單產偏低等難題。針對這些問題,項目組以“早熟品種+全程機械化+綠色輕簡栽培”為核心,重點選用早熟、耐密、抗倒伏的優質油菜品種“渝油342”和“渝油55”,集成機械化精量播種、根冠協調肥水管理、綠色病蟲害防控等技術,推動稻油生產提質增效。
調研現場,李加納教授仔細查看了兩個品種的田間長勢,對植株抗倒性、角果成熟度及豐產性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渝油342’和‘渝油55’早熟特性顯著,配套技術落實到位,有效破解了早熟品種易倒伏、病害重、效益低的瓶頸,為重慶稻茬油菜高產提供了可靠方案,具備大面積推廣價值。”針對下一步生產,李加納建議優化機械化收獲時機,推廣高效減損裝備,并加強機收環節技術指導,確保顆粒歸倉。
近年來,國家加大糧油政策扶持力度,為糧油生產提供了支撐保障。當前全市正以“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位一體協同發力,推動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夯實生產基礎,推廣“渝油”系列等抗逆高產品種,配套全程機械化作業,集成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并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全面提升油菜產業競爭力。據了解,在項目區通過推廣“稻油輪作”模式,不僅實現了糧油雙豐收,還通過秸稈還田、綠肥替代等措施提升地力,形成可持續生產體系。
此次調研為重慶稻茬油菜高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提供了重要方向。下一步,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將聯合西南大學等科研單位,擴大示范推廣范圍,強化農機農藝融合,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地,為保障油料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注入科技動能。
上游新聞記者 牟峰 西南大學油菜團隊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