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對精神科、兒科、感染科、老年醫學、全科醫生等12類緊缺急需崗位人員,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到2000元補助,以縮小不同學科專業的薪酬差距。
近日,福建省衛健委召開“推動醫改爭先創優 聚力建設健康福建”新聞發布會,介紹福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情況。
圖源:福建省衛健委官網
記者從會上獲悉,福州市近年來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群眾就醫負擔持續減輕。數據顯示,福州市近年來醫療服務群眾滿意度保持在91.5%以上,醫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清單式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全面落實改革規定動作
會上,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鐘志華介紹福州市深入學習推廣“三明經驗”,奮力打造省會城市醫改的“福州樣板”有關情況。
1
健全醫改推進機制
福州市將深化醫改定位為“一把手工程”,通過完善醫改推進機制,把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績效目標管理,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2
強化“三醫”協同治理
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擴大到696個藥品和43類耗材,累計節約費用12.1億元。動態評估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近三年調整醫療服務價格521項次。推行DRG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收付費改革,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長。
2024年,全市公立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次均醫藥費用,與“十三五”末相比穩中有降,群眾就醫負擔得到緩解;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到37.9%,較“十三五”末提高10.1個百分點,公立醫院運行總體平穩,社會效益有效提升。
3
落實政府辦醫責任
完善和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六項投入”政策,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網底建設等,“十四五”以來,市縣兩級衛生健康財政投入達406.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近三年市縣公立醫院財政撥款收入占總費用比例均高于30%,財政投入水平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了公立醫院公益性。
4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全面實施公立醫院主要負責同志、總會計師目標年薪制,年薪由同級財政承擔并與績效考評結果掛鉤。推行公立醫院薪酬總量管理,推動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
用足用好存量編制資源,分類分批提高醫療衛生機構中級、高級職稱比例;對精神科、兒科、感染科、老年醫學、全科醫生等12類緊缺急需崗位人員,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到2000元補助,以縮小不同學科專業的薪酬差距。2024年,全市公立醫院人員費用支出占比達到43.0%,比“十三五”末提高4.0個百分點。
5
強化分級診療建設
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資源下沉、夯實基層網底,并與醫保支付等政策相銜接。2024年,市、縣公立醫療機構上、下轉住院分別為2.2萬和2.7萬人次,縣域內住院量占比、基層診療量占比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1.6個、4.3個百分點。
精準化推進福州醫改實踐,
積極創新改革自選動作
1
實施錯位發展戰略
一院一策做精做優。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在城市新區、郊區布局建設。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福州市中醫院五四北院區、福州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南院等15個項目已建成投用,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均衡。鞏固提升了市屬醫院傳統優勢,打造與省屬醫院錯位互補的專科高地。
2
橫向整合醫療資源,提升市屬醫院效能
2023年5月,通過橫向整合8家市屬醫院,組建市第一總院和市第二總院,實現降本提質增效。2024年,市第一總院、市第二總院住院量分別遞增6.8%和13.1%,運行支出同比分別減少6.0%和 2.7%。
3
縱向推進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在縱向推進資源下沉方面,福州市建強縣級總醫院,開展“院幫院”“院包科”等幫扶舉措,2024年上級醫院在基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1項,建成特色專科24個。福州首創“積分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覆蓋所有常住人口的醫療衛生服務網格6800余個,履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4
推進公共衛生改革,有效促進醫防融合
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按照每萬常住人口1.58人重新核定市、縣兩級疾控機構人員編制,全市新增疾控人員編制456名,提高疾控中心的高、中級職稱比例。創新“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市、縣疾控中心分別參照市屬三級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在編人員前三年人均薪酬收入水平,差額核定人員增量績效;允許在確保完成職責任務基礎上,對外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獲得合理收入。
5
優化人才發展機制,助力人才隊伍建設
聚焦人才“招、引、育、留、用”關鍵環節,出臺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十條措施,創新實施“人才資金池”,新招引緊缺急需專業碩博、高級職稱等人才300余人,人才團隊14個,選派130多人赴國(境)外、省內外訪學研修,培養存量人才攻讀博士學位31人。在市屬公立醫院探索人員控制數管理,實行與編內人員一體化財政保障和薪酬、職稱等待遇,已核定市屬醫院人員控制數1680名。
6
創新便民惠民舉措,切實改善醫療服務
聚焦患者“急難愁盼”問題,辦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實事。如: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門診推行“一號管到底”就診便民措施,惠及患者近22萬人次,節約掛號診查費超690萬元。在市縣8家公立醫院28個病區試點免陪照護服務,覆蓋床位1181張,累計服務患者3.1萬余名。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影像資料共享,覆蓋70%以上診療常用、高頻、高值項目,累計互認4197萬項次,覆蓋3204萬就診人次。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10家、老年友善病區117個,積極開展家庭病床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累計建床3300余人次。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在整合優化醫療資源,
帶動成員醫院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院長林鳳飛介紹,2023年5月起,由市第二總醫院牽頭整合市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實施集團化管理,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做法。
1
實施行政科室垂直化管理
在保留法人建制下,推行垂直管理的精簡架構,成立采購、車隊等五大中心集約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和節約人力成本。開展年輕干部跨院輪崗,實施“崗薪適配”改革,統一崗位薪酬標準。
2
推進大科制融合發展
在22個臨床醫技科室實行“大科制”融合發展,打破身份壁壘選拔大科主任,賦予其統籌協調三院區資源的權限,實現醫務人員在不同院區柔性流動、同工同酬。
3
全面實行“醫療組長負責制”
“醫療組長負責制”覆蓋總院及分院,由158個醫療組實行統一的質控標準與考核體系,實現診療規范、科研教學、服務質量“三同步”。
4
升級集群式優勢專科
實施婦產兒科室“成建制”搬遷融合,總醫院改革滿1年時,婦幼院區就實現了分娩量增長26.9%,四級手術量增長28.7%,診療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發揮市二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帶動作用,加強精神病院神經內、外科建設,融合兩院資源,已開展兩項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治療技術,推動了精神病院向現代化、高水平腦科醫院轉型,精神病院收治的市域外患者占比達34.5%。同時,成員醫院間、成員醫院與總醫院間專科互補,共推出20個特色門診,如總醫院開設心理健康、生殖、美容整形等門診,總醫院小兒骨科和精神病防治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同步在婦幼保健院開診等,就近滿足患者多樣化就醫需求。
5
服務理念全域滲透
將總院“一站式服務”模式向成員醫院平移,例如,在精神病院開通探訪綠色通道,婦幼院推行出生證簽發集成服務等,優化患者體驗。此外,我們發揮特色專科優勢,還牽頭省內四市一區54家醫療機構組建閩東北骨科專科聯盟,與福州市5個縣(市)開展“府院合作”,推進優質醫療資源融合發展、擴容下沉,如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與福清市第三醫院開展緊密型幫扶合作,幫助提升縣域骨科、康復科、放射科等醫療技術水平。
通過近2年的實踐,有關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獲得了患者的認可,在2024年第三方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中,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婦幼保健院分別提升1.98個、2.23個以及0.98個百分點。
來 源 / 福建省衛健委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已進入備考季!華醫題庫更新速度快、視頻 / 刷題 / 模擬試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費刷題練習,點擊卡片,開啟復習之旅~
(其它學習途徑:打開掌上華醫→點擊“醫護助考”)
*此處為課程推廣廣告
點擊上方卡片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