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愛瑪不斷嘗試高端化,但進展緩慢。
4月15日晚間,愛瑪科技(603529.SH)披露年報:2024年實現營收216.1億元,同比增長2.7%;歸母凈利潤為19.9億元,同比增長5.7%;扣非凈利17.9億元,同比微增1.54%。
盡管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但拉長時間線看,愛瑪的增速已然放緩。
銷售費用漲兩成
2020年—2023年,愛瑪科技營收分別為129億元、154億元、208億元及210.4億元,對應增速23.8%、19.33%、35.09%及1.12%。同期,歸母凈利潤也從5.99億元增長至18.81億元,其間增速分別為14.76%、10.94%、182.14%及0.41%。2023年、2024年整體增長腳步明顯放緩。
形成對比的是,其銷售費用近年來持續增長。
去年,愛瑪科技銷售費用為7.78億元,較上期增加1.37億元,增長21.33%;銷售費用率也從上年的3.05%升至3.6%。此前2020年—2023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3.99億元、5.51億元、5.87億元、6.41億元。
盡管公司表示,銷售費用增長主要是公司加大市場推廣與渠道咨詢服務支出增加,但加大投入后,其銷量轉化情況卻并不理想。
2024年,愛瑪全年銷售電動自行車753.61萬輛,同比下滑0.88%;電動兩輪摩托車銷售236.93萬輛,同比下滑11.81%;僅電動三輪車產品實現增長,全年銷售54.99萬輛,同比增長28.87%。
具體來看,2024年,受南京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影響及新國家標準調整,2025年12月1日后,所有在售電動自行車都須符合新標準規定。為加速現有型號去庫存清倉,許多電動自行車品牌都開始“降價促銷”,加劇了行業競爭。
同時,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截至2023年,國內電動兩輪車保有量超過4億輛,平均每4人就擁有1輛電動自行車。隨著電動自行車市場進入深度存量競爭,愛瑪科技的銷量增長遇到挑戰。
高端化進展緩慢
早年間,愛瑪科技憑借渠道的快速擴張迅速上位。隨后其又靠明星代言策略走紅,代言人周杰倫的一句“愛瑪電動車,愛就馬上行動”膾炙人口。
風光時,其一度成為行業銷量冠軍,早在2010年銷量就突破220萬輛。但2019年“老國標”發布后,雅迪一舉超越愛瑪科技,成為行業一哥。
如今存量競爭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發生改變,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已從“代步工具”升級為“智能終端”。銷量進入“下行通道”,去庫存高端化轉型等都是愛瑪科技當前面臨的難題。
尤其高端化,無論是愛瑪還是雅迪,近年來都在不斷嘗試,但進展緩慢。市場數據顯示,7000元以上的兩輪電動車市場被九號和小牛兩大品牌牢牢把握,市占率分別高達51.7%、43.8%。
更不樂觀的是,近年來愛瑪科技產品質量問題頻發。2024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結果情況通報》中,愛瑪科技有5款產品被列入不合格名單。在深圳、長沙等城市組織的抽檢中,愛瑪電動車多款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包括標識與警示語、互認協同充電、整車質量、充電器與蓄電池等。
電動兩輪車轉向存量競爭后,愛瑪科技又瞄準了電動三輪車。此前,其曾大手筆投資30億元建設愛瑪科技集團豐縣產業園項目,用于擴大電動三輪車產品產能。
從營收構成來看,電動三輪車確實為愛瑪科技帶來了新的增量。2024年,其電動三輪車營收19.52億元,同比增長36.07%,而電動自行車營收僅微增1.5%至130.37億元;電動兩輪摩托車則同比下降10.2%至52.14億元。
同時,電動三輪車產品毛利率為22.44%,遠高于全年的17.76%,為公司毛利率最高的產品,電動自行車與電動兩輪摩托車分別為17.58%、17.22%。
相較競爭激烈的電動兩輪車,三輪車市場目前有更大的機會。
數據顯示,我國電動三輪車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57.24億元增至2022年的近400億元。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電動三輪車市場比較分散,市場數據顯示,共有500余家電動三輪車廠家,其中產量超過十萬輛的企業有10余家左右,愛瑪科技要從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