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沙沙沙……”27歲的余躍一邊晃動著塑料盆里的飼料,發出沙沙的響聲,一邊沿著魚池邊走。神奇的是,池中的一群白烏魚跟著余躍的身影和沙沙聲一路跟來,接著余躍一把一把地把飼料灑下,然后再往前走。
4月中旬,在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下元村的漁淼白烏魚養殖基地,余躍正頂著大太陽給白烏魚喂食。他所養殖的白烏魚,是烏魚中的“白富美”,營養豐富、市場價值高,是“中國白烏魚之鄉”市中區打造的“國字號”招牌。
白烏魚
“我的夢想,就是要把白烏魚帶給全國的消費者,把市中區的金字招牌變成全國人民喜愛的產品。”余躍說,事在人為,在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喜歡動物、愛鉆生意經
他用短視頻成功打開白烏魚銷路
“養殖白烏魚,其實是一件偶然的事。”余躍回憶,大概六、七年前,他當時在做策劃的工作,有一次市中區到山西太原召集在外的家鄉企業家,舉辦了一場返鄉創業的招商引資會。
“父親當時在太原做工程,我正好也在太原,于是就跟著去了。”余躍說,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白烏魚,“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也鉆研過孔雀養殖,還很喜歡看《聚焦三農》《財富經》這一類的創業節目,白烏魚養殖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烏魚
幾年后,在外工作的余躍始終心系“田園”,選擇了返鄉創業。“我喜歡過清凈的田園生活,這幾年我也沒閑著,一直在搜集關于白烏魚的各種資料、養殖技術,籌備創業。”
2022年,余躍回到內江,開始正式投入到白烏魚養殖中。他利用短視頻平臺,自拍白烏魚短視頻進行推廣,居然效果不錯。“最開始,我的客戶主要是周邊養殖戶,他們都是刷到短視頻上門購買的,短視頻讓我有了第一批客戶。”
兩年養殖路
別人養不出來偏偏他能行
2023年,余躍養殖的第一批2萬-3萬尾試產白烏魚出欄了。之后,余躍為了擴大規模,專門選址到現在的下元村,滿產后可年出欄10余萬尾白烏魚。
在余躍的帶動下,下元村周邊也有不少農戶加入了白烏魚養殖隊伍。由余躍提供魚苗,農戶散養,出欄后余躍再回收進行銷售。但不久后,余躍就發現了問題。
“很多農戶養不出來,就算告訴了他們養殖技術的細節,仍然有人不會按照方法去做。”余躍說,他第一次意識到培訓的重要性,要讓養殖戶養成“養好魚苗靠技術、魚苗養好收益高”的思維慣性,形成良性循環。
幾年來,余躍從一名小白到養殖專家,靠請教前輩和技術人員,積累了大量的養殖經驗,這也是他成功的基礎。“比如選種魚,不是肚子大就是好種魚,魚尾處過于鮮艷,反而可能有疾病,最好的種魚這里的顏色應該是粉嫩的。”
余躍正在給白烏魚喂食
他介紹,再比如,種魚要換池單獨生態喂養,不能喂飼料,否則對受精率、產卵率有很大影響。“魚兒長大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篩選,否則大魚要吃小魚,必須分池喂養。小魚需要高蛋白的飼料,而長大后則需要逐漸減少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保持營養均衡。這樣出欄的白烏魚,品相和價格才更好。”
正是經過了全身心投入,余躍的白烏魚養殖事業逐步走上正軌,成為遠近聞名的白烏魚養殖大戶。
余躍正在給白烏魚喂食
發現巨大商機
超市化可打開白烏魚產品市場天花板
為什么看好白烏魚?“白烏魚原產地就在內江,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市中區的漁民在烏龍河中發現了從沒見過的白烏魚,大家都非常好奇,于是捕撈回來進行飼養。”余躍說,正是看中了這個品種的稀缺性,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于是決定提前介入市場。
2021年10月,中國漁業協會授予內江市市中區“中國白烏魚之鄉”稱號;2022年12月,內江市市中區成功創建以白烏魚為特色產業的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也是在2022年,在內江誕生的烏鱧“玉龍1號”成功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為內江市市中區特色水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市中區白烏魚產業正以永安鎮、朝陽鎮為核心,輻射多個村鎮,全區養殖面積約7200余畝,苗種供應占全國90%以上。
白烏魚養殖的潛力可見一斑!“它的用途也很廣泛,富含高蛋白、粗纖維以及數十種氨酸,營養豐富,適宜溫補,具有消水腫的功效,可食用、藥用、觀賞。”
“白烏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在成渝地區已有人飼養,但量并不大,實用性還沒有被充分挖掘。”余躍在養殖過程中,還觀察到下游的一個巨大商機:醫院手術人群對白烏魚食補有剛需。而這個巨大商機,則是背后的產品超市化和互聯網銷售。
目前,余躍的成魚銷售渠道,主要是為內江市餐飲協會、隆昌市餐飲協會及部分餐館供貨,育苗養殖通過短視頻平臺銷售。“我觀察到已經有人煲好白烏魚湯,專供醫院手術康復人群,而且供不應求。這個市場如果打開,會有不錯的黏性和空間。這類人群每天消耗量大,又是剛需,還可以通過超市化走向全國市場,通過短視頻拓展互聯網知名度,打開市場天花板。”
余躍給客戶送白烏魚
他打算,在考察市場后,設立白烏魚專營店,既銷售白烏魚鮮貨,也加工白烏魚湯向醫院供貨,以后再開發更多超市化的產品。“我今年準備擴大規模,養殖面積再翻一倍。同時,加強對養殖戶的溝通、培訓,提高產出率。”
余躍說,還要培育良種,尋找好的品種渠道,提高優質培育技術,提升良種率。“在技術端、渠道端、產品端多極發力,爭取做出核心競爭力,打開下游市場,擴展更多合作,把市中區白烏魚品牌做響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