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美國擊劍協會(USA Fencing)證實,女子選手斯蒂芬妮·特納(Stephanie Turner)因在比賽中拒絕與一位跨性別對手對戰,被取消資格。這起發生在3月30日馬里蘭州區域賽事的事件迅速引發體育界和公眾對跨性別運動員參賽資格及競技公平的廣泛討論。
據現場錄像顯示,特納在即將與跨性別男選手雷德蒙·沙利文(Redmond Sullivan)對決前,摘下面罩、單膝下跪,向裁判表示:“這是女子比賽,我不能與男性對戰。”裁判隨即出示黑牌,將其逐出賽場。美國擊劍協會在聲明中指出,對特納的處罰“與其觀點無關”,僅依據國際擊劍聯合會(FIE)規則,針對其“拒絕與合規對手比賽”的行為。
特納隨后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她并非出于仇恨,而是出于對競技公平的憂慮:“我尊重所有人,但擊劍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的運動。我們不能忽視生理差異帶來的影響。”她強調,自己的行為是一次非暴力抗議,希望借此推動體育政策的重新審視。
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網球傳奇人物納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發文聲援特納:“當一名女性運動員因為堅持公平競賽原則而被處罰,這是對整個女子體育項目的傷害。”她還呼吁國際體育界應重新思考性別分類標準。
根據美國擊劍協會2023年出臺的政策,運動員可依據自我認定的性別參賽,該政策宣稱“參考當時的最佳科研依據”。不過,協會也在最新聲明中表示,未來將“根據奧運體系的研究和新規則”調整相關標準。
目前,國際奧委會未對所有項目設定統一規則,而是授權各單項協會自定參賽資格。這導致不同項目在政策上出現顯著分歧。例如,世界泳聯和世界田徑聯合會均已禁止經歷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精英比賽,理由是“保留女子體育的公平性”。而在擊劍等項目中,尚未對激素水平、發育階段等關鍵因素做出硬性要求。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立法干預跨性別學生參與體育賽事,這場圍繞“公平”與“包容”的爭議愈發激烈。目前美國已有13個州通過法律,限制跨性別學生根據性別認同參與校內體育比賽,其他領域如田徑、自行車等項目的國際組織也在近兩年相繼收緊跨性別參賽政策。
此次事件不僅關乎特納個人的資格取消,更是全球范圍內體育界對性別劃分、參賽標準和選手權益的深層次沖突的一個縮影。支持者認為包容多元身份是體育發展的應有之義,反對者則擔心生理差異被忽視,將導致女性項目競爭環境不公。
在這樣的分歧之中,如何在尊重身份認同的同時維護競技平衡,正成為全球體育管理機構面臨的一道艱難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