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今的美國政府而言,其政策的核心依舊是推動制造業回流,以超高額度的關稅逼迫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主動讓美國的企業進行傾銷。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全世界本應該迎來一個合作的契機,但奈何歐洲直接被特朗普給嚇壞了,持續性的對中國展現出了惡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美國在關稅上高抬貴手,以此來獲得15%到20%左右的關稅額度。
對于這個全新的現實,一些歐洲媒體顯然非常的悲痛,以至于在公開場合向他們的同胞們高呼,中歐之間的惡化,實際上就是特朗普的陰謀,而事態發展到現在這一地步,特朗普無疑已經得逞了。
特朗普已經成功離間中歐關系
德國柏林日報在7月23日刊登了一則相關報道,在內容當中直言不諱地提到,現階段中歐關系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遇冷態勢,完全顛覆了幾個月前的“解凍”跡象。在今年4月份,中方程向歐盟呼吁攜手對抗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但如今3個月時間過去,局勢卻變得完全相反。其背后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成功的挑撥離間了中歐之間的關系。
按照內部人士的說法,特朗普一直在背后對歐洲進行施壓,逼迫歐洲走上反華道路,這也與歐洲在俄烏問題上的對華立場“高度重合”。曾幾何時,歐盟一度希望中國能夠致力于和平解決俄烏沖突,但在美國方面的添油加醋下,如今中國卻被歐盟視作是與俄羅斯一樣的“敵人”。在過去,對于中國的定義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也是“系統性對手”,但如今這一定義不再適用,
雙方之間圍繞著貿易上的爭端清單越來越長,從電動汽車到醫療器械領域歐盟對中國出手的行業越來越多,來自中方的反制也層出不窮,在短期內似乎看不到任何回轉的余地。就連德國法蘭克福報都在報道中感慨,歐盟所推動的“中國戰略”,所帶來的只有“一片廢墟”。
中歐關系未來會究竟如何發展?
實際上,從過去中歐雙方合作所產生的一系列成果上看,歐盟有技術,中國則有足夠強的生產力,如今隨著制造業的崛起,雙方角色互換,歐盟顯然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并且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打壓中國的制造業,拼盡全力維護主導地位,雖然合理,卻又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而在俄烏問題上,中國并非坐看雙方打得頭破血流的看客,同樣也是俄烏交戰的受害者之一,大量中國在烏資產受到波及,將中國與俄羅斯一并而論,完全是子虛烏有,更是一種所謂的“政治正確”。其背后的真實原因,無外乎就是因為歐盟與美國支持的烏克蘭軍隊難以在戰場上取勝,西方國家卻不能承認北約的士兵和武器裝備不如俄軍,所以需要找到一個發泄點和借口,而中國正是為此無辜“躺槍”。因此,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清白立場,恐怕歐盟比中國還要清楚。
平心而論,特朗普之所以能夠挑撥成功,還是由于歐盟自身在戰略認知上存在錯位,依舊想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對于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和關稅,單方面地認為中國就會忍氣吞聲,卻不曾想中國的反制來得如此激烈,特朗普固然在其中推波助瀾,但更多的是歐盟咎由自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