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數據顯示,上海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超過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趨勢。近日,記者走訪多所中小學發現,有的學校在課后服務時間推出“體質干預班”,有的學校創建“減肥搭子”社團,在校內幫助超重肥胖學生科學減重。
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但一些孩子回到家,由于家長溺愛,結果大吃大喝,體重降不下來,甚至還有回升。減重是道難題,如何破解?
【趣味活動激發超重兒動起來】
“超重肥胖的孩子,天性就不愛動,讓他們堅持自覺動起來,其實很難。”閔行區吳涇實驗小學體育教師王丹萍坦言。
為了讓超重肥胖兒童動起來,學校體育教師動足腦筋,采購新型運動器械,設計好玩的活動,在游戲中激發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只有讓他們覺得好玩,才能吸引他們自覺鍛煉。”王丹萍說。
記者看到,課后服務“體質干預”時間,學生活動內容從慢跑熱身、跳短繩,到騎腳踏車、玩羊角球、鉆山洞、擲飛盤等游戲,最后是放松拉伸,全程1小時,達到加強全身鍛煉的效果。為了讓每次活動不重復,老師還設計了趣味籃球、足球、各類跳躍、滾翻、攀爬等項目。
趣味游戲激發孩子們動起來。
學生進行趣味活動。
除了趣味游戲和體能鍛煉,這學期,學校在運動場和寬敞的走廊上引入多個智能體育屏,孩子們可以跟著節拍進行高抬腿、開合跳等趣味活動。
在智能體育屏前,學生進行跳繩。
學校開設體質干預班,源于一次全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2021年,薛瓊初任閔行區吳涇實驗小學校長,她發現該校學生超重肥胖率高,超重肥胖學生達300多名,個別小學生體重超過50公斤。于是,學校體育組創建體質干預班,設在每周二、三、四的課后服務時間。體質干預班由家長為孩子自愿報名,最多時上百名學生跟著老師一起運動。
【校內干預,還需家庭配合】
“在干預、跟蹤超重肥胖學生的這段時間里,有的學生BMI有所下降,但隔了一段時間或寒暑假過后,又會反彈。”這也是令體育教師最煩惱的事。
記者調查發現,學生體重反彈的原因不外乎幾大方面:有些孩子在校內體質干預鍛煉1小時,因為運動量大了,回到家晚飯吃得更多。孩子最愛吃油炸食品、碳酸飲料、果汁奶茶等,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大多由祖輩隔代養育,回家后飲食不受限制。在傳統觀念里,部分家庭存在誤區,覺得小孩胖一點沒關系;還有家長認為,孩子現在胖,等到青春期發育躥個子后就不胖了。寒暑假缺乏運動,飲食無節制,也是每年返校超重肥胖學生增多的主要原因。“減重,更需要家校協同、家校合作。”薛瓊說。
為此,學校老師設計了個性化飲食方案,通過多元方式與家庭溝通,將健康食譜發給學生家長。體育組針對體質干預班的學生給出個性化菜單,比如:建議學生不喝含糖飲料,將零食替換為水果、堅果。家長配合學生健康飲食和運動,學校定期復查BMI,目標是在2至3個月內,超重學生BMI下降0.2—0.5,肥胖學生BMI降低0.3—0.8。
記者看到,學校健康食譜針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菜、水果等提出分類建議,兼顧營養均衡、低熱量、高飽腹感,幫助控制體重的同時,不影響生長發育,如多吃粗糧、水果等。為了控制熱量,還提出避免隱性高糖高脂,警惕隱性油脂,減少油炸、紅燒類烹飪,多用蒸、煮、涼拌等。
“以前我最愛吃紅燒肉,還喜歡吃干脆面、辣條,自從參加了體質干預班,現在全家都吃得很清淡,連烹飪的油也換了。”四(5)班學生楊林馨說。放學后,她跟著學校布置的個性化親子體育作業繼續鍛煉。體育老師王嘉怡說,超重肥胖學生常常跑不動,爬樓梯氣喘吁吁,還容易被小伙伴起綽號。這學期,楊林馨的BMI下降至20.3。最近一次50米跑,她跑出8.3秒的成績,一分鐘跳繩從原先70至80個上升至150至160個。
學校自實施減重組合拳后,小胖墩明顯減少,不少孩子陸續從體質干預班“畢業”。最新數據顯示,該校學生肥胖率同比下降0.81個百分點,參與體質干預計劃的學生,以跳繩為例,其平均優良率每學年提升約10%。
【讓減重不再是難題】
生活中經常看到,小胖墩的父母往往也比較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營養科主任謝華分析說,父母肥胖可能增加子女肥胖風險,但家庭飲食環境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兒童的飲食習慣直接受父母影響,需要從家庭整體調整入手,也因此,家庭減重的營養策略至關重要。
如何以“小手牽大手”的方式,帶動整個家庭乃至更多人健康減重?在謝華看來,家庭行為改善計劃非常重要,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制定目標,比如:設定全家每周1至2個具體目標,如每周3天晚餐無油炸食品;記錄飲食日記,分析高熱量陷阱;增加身體活動,每天進行30分鐘家庭運動,如散步、騎車、親子游戲等。“養成終身鍛煉和健康飲食的習慣,還需要改變整個家庭的營養策略和觀念。”她建議,調整飲食結構,保證營養均衡,增加膳食纖維,可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用糙米、燕麥、全麥面包替代白米、白面;蔬菜盡量多樣化,多吃雞胸肉、魚蝦、豆制品、低脂乳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
怎樣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將運動作為一項終身熱愛的習慣?在普陀區朝春中心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談欣看來,“管住嘴、邁開腿、動起來”之外,家校結合,醫教結合,對孩子進行科學的飲食教育,幫助他們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并意識到堅持鍛煉是對自身健康負責。
“只有讓孩子們運動起來,體會到由此帶來的快樂,才能讓他們堅持下去。熱愛運動的人,通常性格開朗,還能培養規則意識、合作意識,磨煉意志品質。真正動起來,體重下降了,心情愉悅,‘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小焦慮’自然也少了,減重不再是難題。”薛瓊說。
原標題:《“小胖墩”減重,難在哪|教育新觀察》
欄目主編:徐瑞哲 圖片來源:受訪對象
題圖說明:閔行區吳涇實驗小學體質干預班上,學生進行攀爬。 視頻采制:楊彥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許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