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概念的由來
“全球南方”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民族解放運動,體現在1950年代興起的亞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爭取獨立斗爭。在冷戰時期(1947年至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被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方集團和西方集團。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獨立后,于1961年成立了“不結盟運動”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不與超級大國結盟的外交政策。1970年代,“不結盟運動”又發展成為“77國集團”,它是發展中國家在反對超級大國的控制、剝削、掠奪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一支重要的國際政治力量,成了發展中國家的一個代名詞。
至1980年代,出現了所謂的“南方”“北方”兩種不同的經濟現象,一個發展相對落后,一個則較為發達,分別對應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蘇聯解體后,東西方集團的對峙消失了,但南北方矛盾突出了,發展和發達的關系變成世界上的主要關系。“南方國家”的概念用得越來越多,但還不是“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這個詞是美國學者于1969年率先提出,賦予其真正內涵還在幾十年后。為什么叫“全球南方”?這與全球化有關,因為全球化以后世界經濟更加趨向一個整體,還由于蘇聯集團解體,全球市場中的南方就成為一個基本概念。全球南方在最近十年越來越重要,逐步取代了發展中國家的概念。現在幾乎不再提“不結盟運動”一詞,發展中國家的說法也越來越少,只剩下“欠發達國家”。欠發達國家不是發展中國家,而是指發展得更低更落后的國家。在發展中國家里出現一批發展比較迅速的國家,被稱為“新興經濟體”。
因此,過去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現在新的發展現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世界經濟、國際政治的核心概念——全球南方,這意味著國際秩序的重構,也是國際關系、國際經濟理論的重構。
【中國與全球南方】
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一直是反帝反封建,其中反帝是主要任務。中國革命是20世紀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南方國家基本上都是民族解放運動的參與者。因此,從起點上說,中國就與全球南方共命運。
身份由來已久
1949年后,新中國始終是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最重要的支持者,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蘇聯。當時新興民族獨立國家有兩個比較重要的事件:一是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這是不結盟運動的起點;二是1963年11月于印尼舉行的由4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中國都是最主要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體現了中國與新興國家的天然聯系。
中國始終堅持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這個身份也由來已久。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論支撐是“三個世界”。該理論是毛澤東在1974年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之后鄧小平在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上正式發表。毛澤東的“三個世界”是指,美蘇兩霸是第一世界,一些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其余被壓迫民族的新興獨立國家是第三世界。毛澤東說中國是第三世界,就將中國定位為發展中國家。
鄧小平在1980年代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時,“和平”指的是東西方矛盾,“發展”是指南北矛盾,主要是南方國家的發展問題。當時這兩個主題也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兩大使命,其中發展是我們的第一使命。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永遠是發展中國家”
現在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也已至1.2萬美元,達到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起點。此時,中國是否還是發展中國家?許多西方學者或政治家不承認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美國已把我們移出了發展中國家的名單;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也認為中國不像發展中國家了。
中國政府和中國學術界主流堅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永遠是發展中國家”。這句話如何理解?
第一,中國的發展不平衡。還有相當多的人口剛剛擺脫貧困,部分人口的人均GDP還在5000美元左右。官方數據顯示,目前中等收入人口僅為4億。若要全中國14億人都達到中等收入,大約還需30年。
第二,中國的發展帶動南方國家的發展。中國巨大的發展帶動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廣泛的響應。中國的發展是發展中國家的機遇,這點已是共識。
第三,政治上,中國永遠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某種意義上,中國是依靠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上獲得一個非常穩固的政治地位。現在我們在聯合國提出主張、行使權利,還是要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反對霸權主義不能沒有發展中國家。無論未來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還是4萬美元,中國始終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永遠是發展中國家。
【全球南方的未來】
21世紀是全球南方的世紀。
“南升北降”:2.0版全球化將由南方國家主導
當前,西方社會出現一系列衰敗的跡象,有人稱為“東升西降”,實則是“南升北降”。南方上升的速度可以用“崛起”來形容,是南方的整體崛起,而非中國一國崛起。印度、巴西、越南、印尼、沙特阿拉伯等國都在迅速崛起。
全球化可以分成1.0版與2.0版。1.0版是發達國家的全球化,2.0版則是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全球化。20世紀主要是1.0版的全球化,21世紀則是2.0版的全球化。現在發展中國家已不是一個完整概念,分成了新興經濟體、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等不同層次。但全球南方是一個整體概念,“南升北降”是總趨勢。整個南方國家的GDP已經超過整個西方的GDP,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回想1950年代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剛剛興起時,南方國家的GDP在世界上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幾,現在卻已達到世界GDP總量的51%以上。這難道不是一個歷史性根本的變化嗎?
全球南方的崛起主要是經濟上的崛起。最重要的是,全球南方占全世界人口的6/7,70億人口中有60億是南方國家。全世界最主要的資源都在南方國家,誰擁有全球南方誰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源,包括中東的石油國家。
全球南方國家現在已經是G20的主體,G20是西方8個發達經濟體(G7加歐盟)加12個新興經濟體。為什么會出現G20?因為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時,西方國家孤木難支,請求新興國家幫助共同擺脫金融危機,所以才召開了G20峰會。南方國家在G20中占據多數,這具有重大政治意義。本來G7在世界上占有絕對主導權,現在是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逐漸在世界上占有重要話語權,而G7的話語權正在走向式微,并且G7內部有分裂。
“一帶一路”:正在形成全球南方的經濟聯合機制
全球南方目前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和國際機制。但是要說全球南方沒有自己的國際機制嗎?也不對。它正在發展、在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磚+。金磚五國是全球南方的核心國家,分布在亞、歐、非和南美四個大陸五個地區。其他的南方國家也在紛紛申請加入,正在形成BRICS+。它們的GDP比重與G7國家幾乎相等。例如越南、印尼、阿根廷、墨西哥、沙特等地區大國,在世界上也具有較大的發言權。這些國家對全球治理的一些重要內容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個對南方國家有重要作用的是中國倡議的共建“一帶一路”。目前“一帶一路”已有154個共建國家,聯合國總計198個國家,這相當于聯合國3/4的成員國,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即南方國家。南方國家與“一帶一路”的共建國家,這兩個概念基本重疊。
全球南方的組織比較渙散,各國分散在世界各地,缺乏一個像G7那么穩定的國際經濟協調機制。但是有了“一帶一路”,全球南方就有一個共同的經濟聯合機制。通過基礎設施、產業鏈、跨國電商等,將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連接在一起。所以“一帶一路”的出現使全球南方獲得了經濟一體化的可能性。最近十年,“一帶一路”發展與全球南方崛起,是共生現象。當全球出現經濟衰退時,主要的增長來自全球南方,同樣也來自“一帶一路”建設。
需要建構IPE新理論
全球南方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一個行為主體,這個現象還未得到很好的理論說明。我們學的國際政治、國際經濟都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發達經濟體和西方強國崛起過程中所形成,并非為全球南方而準備。所以這個理論不能解釋全球南方,甚至不能解釋中國崛起。全球南方自己需要能夠說明全球南方崛起規律的理論,這個任務很重,也非常艱難,至今還未形成。
國際政治經濟學(IPE,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是1970年代西方現實主義學派為說明美國霸權合法性而提出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世界上沒有世界政府,世界如混亂該怎么辦?需要一個霸權國家來維護秩序,這個霸權國家是誰?美國。美國為什么能夠維護世界秩序?因為它可以提供公共品,公共品就是霸權的合法性。但是現在全球南方崛起了,美國不再提供公共品了。要倡導更加平等、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就需要新的IPE理論,這必然是全球南方的理論。
同樣,世界秩序需要再造。過去由殖民地、半殖民地體系留下的世界秩序,由美國霸權維護的世界秩序,和美國領導的西方盟國體系共同維護的秩序都可能需要重建。在西方IPE中,“霸權穩定論”是指美國霸權秩序,“霸權合作論”是指美國和盟國合作維護秩序。
上個世紀國際關系學者提出研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系的“中心-外圍”理論,它也無法再用西方和非西方二元論概念來解釋了。南方國家作為一個行為體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外圍,中心和外圍正在相互交叉,一部分西方國家掉到了外圍,一部分新興南方國家進入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